“這……”
“樊克,以後你就是朕手中的一支筆,朕讓你寫什麼,你就寫什麼。”
“陛下……”樊克仍然想要拒絕。
“你難道是想抗旨不成?”劉賀有些不悅。
“微臣不敢!”
“那就寫!”
“諾!”
樊克來到了天子側前那張專屬於自己的小案上,手腳麻利地研開了那加過硃砂的墨,懸筆而待。
接著,劉賀看一份奏書,就遞給樊克一份,然後再口述自己的意見,由樊克在內閣票擬上批紅。
這些批紅後的奏書送回內閣之後,由文房擬成詔令之後,會轉回來給劉賀加蓋璽印,就可發回各衙照辦了。
內閣制剛剛實行,劉賀只能盯得緊一些,等順暢之後,還有後手再來制衡他們。
內閣的票擬大部分都將處置的意見寫得很清楚了,大部分批紅就是簡單得“準”和“駁”兩個字。
只有遇到要批“改”字的票擬時,劉賀才會多寫幾句自己的意見。
“大匠作禹無憂上奏,於北城郭請地三百畝及錢三百萬以擴工官,擬如數準其請,令大司農及右扶風協辦。”
“準!增錢五十萬地一百畝。”
“昌邑中郎將簡寇上奏,請增昌邑郎至三千人如舊法成制,擬如數準其請,令昌邑相、大司農及武庫協辦。”
“準!”
“水衡都尉貢禹,請鑄新五銖錢三億,擬如數準其請,令大司農、工官及少府協辦。”
“準!”
“太常蘇武,請錢百萬修先帝陵墓,擬如數準其請,令大司農協辦。”
“準!增至二百萬錢。”
“膠東王音等,請錢二百萬整修諸王長安邸,擬準其請,令大司農協辦。”
“駁!諸王不知減省,不知體恤百姓,致歷代先君蒙羞!”
“上郡郡守張德,漢軍過境時,郡內巨室進獻頗多,請賜上郡百萬家訾之戶減地租三成,擬準其請,令大司農協辦。”
“駁!百萬家訾之戶不愁吃穿,何用減租三成,郡守張德不如辭官回家賣葛薯!”
……
劉賀一刻不停地做著決定,樊克也一刻不停地在票擬上代天子批紅,君臣二人配合倒是非常默契。
不到一個時辰,劉賀面前那案上的奏書,幾乎全部轉移到了樊克的案上。
樊克的案很小,那堆得像山一樣高的奏書搖搖欲墜,卻又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。
劉賀看向了案上最後那份奏書——來自光祿勳龔遂,關於朝堂上那二十個佐貳官人選的。
他終於開啟奏書,先看了看龔遂上奏的六十個候補官員的名錄,中規中矩,沒有太大的問題。
而後,他又仔細地讀了讀內閣票擬上最終定下的名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