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新元年正月十六,大漢帝國終於等來了鼎新元年的第一次小朝議。
溫室殿的溫室殿裡,如同平日一樣,早已經提前佈置好了填充了絲綿的坐榻。
碳盆和暖道更是早早地就已經燒得暖意洋洋的了。
進入正月之後,長安城沒有再下過雪,而且天氣還出奇地好,比年前的時候暖許多。
所以此刻的溫室殿,更是暖如仲春了。
以往的小朝議,所有的中朝官都要參加,但是今日有些不同。
天子特意下了詔令,第一次小朝議只讓幾位領尚書事、六部尚書和六部御史,掌璽官來參加。
這樣一來,來到溫室殿的朝臣比以前又少了許多:從以往的二三十人直接就減少到了十一二人。
四個領尚書事、六部尚書及六部御史和掌璽官,加起來剛好十五個官員。
但是這十五個官職中,有不少空缺,所以來到溫室殿的朝臣就更少了。
莫看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變動,卻讓那些突然被排除在外的中朝官有些惴惴不安。
中朝官不只有上面那十五個人,還有不少雜號大夫、給事中和散騎郎以備諮詢。
他們極少能在小朝議上發表自己的看法,一整年可能也說不上一句話。
但是,小朝議是大漢帝國商議朝政重要的場合,這些雜號大夫們雖然沒機會說話,可是能在天子面前露臉也是一件幸事。
說不定哪一天因為奏對得體,就能出任實職。
不能親身參與其中,似乎就又離朝堂的核心遠了一些。
被排除出小朝議的中朝官們不禁就開始胡思亂想,他們不知道這是特例,還是會形成定製度。
天子口口聲聲都說要推行新政,不會就是從此事開始的吧?
如果真是如此,那麼這新政變法真的就是一件天大的壞事。
天子的詔令就是如此神奇,只需要寥寥幾個字,就能決定許多人的命運,操控許多人的想法。
不管這些中朝官心中如何不滿,他們也只能等著天子的下一道詔令。
……
溫室殿裡,劉賀在坐榻上靜靜地等著,不多時,來參加小朝議的朝臣們就陸陸續續地來了。
隨後,各自按照已有的次序逐個落座。
離劉賀最近的,當屬張安世、丙吉、韋賢這三位領尚書事,而後才是六部的尚書和御史。
丞相蔡義也是領尚書事,本來應該在場,但是他一直患病臥床不起,所以今日只能告假。
蔡義恐怕是熬不過這個春天了,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讓出這丞相之位。
劉賀從生病的蔡義想到了空缺的丞相之位,又從空缺的丞相之位想到了一些別的事情。
朝臣陸陸續續落座了,看著他們,劉賀仍有一些不適應,霍光那堵高山不在了,但似乎多了許多山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