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子開府建牙,乃是亙古未有的事情,君君臣臣,自有倫理,恐怕有悖亂之嫌,遭到世人的議論。”
站出來上奏的是大鴻臚韋賢。
大鴻臚乃是九卿之一,所轄之事包括諸王入朝、郡國上計、封拜諸侯及屬國首領等事情,多與地方諸禮有關。
嚴格來說,他並無太多的實權,在九卿當中位置並不靠前。
大鴻臚雖然權勢一般,但是任上的大鴻臚韋賢卻不簡單。
韋賢已經六十五歲了,也是治《詩經》的大儒,但是他入朝時間很長,從博士和給事中開始,歷任光祿大夫和太子詹事,幾年之前才遷為大鴻臚。
因為出任過的官職很多,所以他倒不像夏侯勝那樣迂腐,算是一個能操實務的朝臣。
他的這幾句話一出口,就有不少朝臣頻頻點頭,似乎對此是頗為認可。
接著,就又有幾個朝臣站了出來,表達了同樣的擔憂——這些朝臣平時並不顯眼,在朝議上也很少發表言論。
劉賀細細地觀察,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。
霍光那邊的重臣沒有說話,想必是霍光已經提前打了招呼;劉賀這邊的重臣也沒有說話,必定是看出了此事對自己有利。
因此此刻站出來說話的人,應該就是朝堂上“無主”的“中立黨”了——要說中立其實並不準確,只要他們沒有倒向霍光,那麼以後就有可能成為劉賀的助力。
更何況,他們和夏侯勝等人不同,還是能夠就事論事,而不是死抱著儒家經書不放手的頑固派。
如果夏侯勝在場,聽到“天子要開府建牙”,恐怕是會當場碰死在這宣室殿裡的。
霍光慢慢地站了起來,心平氣和地說道:“韋公說得在禮,諸公也說得在理,那能否聽老夫說一句?”
韋賢等人自然沒有不答應的可能。
“大漢以來,開府建牙是天子給予朝臣的特權,但是事事都應該有特例。”
“就拿今日來說,陛下此事還年幼,理政經驗也不足,所以只能由老夫繼續輔政,但是輔政再久,終究要還是要還政於陛下的,在那之前,自然要讓陛下接觸朝政。”
“但是……”韋賢還想說話,但是卻被霍光抬手打斷了。
“韋公莫急,且聽老夫把話說完,昔日孝武皇帝在時,曾經讓廢太子劉據監國,監國的時候也可以自招幕僚門下,一邊治國一邊累積治理朝政的經驗。”
“拋開廢太子劉據日後謀反的罪行不談,孝武皇帝讓其監國,乃是一舉兩得的舉措。”
“如今陛下倉促間登基,更未有過治國理政的經歷,所以是一定要有一個接觸朝政、參與朝政的機會的。”
“陛下開府建牙,與太子在東宮招募門下,並無太大的區別。”
“老夫已經言畢,何人贊同,何人有異?”
霍光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,韋賢等人雖然仍覺得有些古怪,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實用的好辦法。
看到韋賢等人還有些猶豫,霍光的目光看向了劉賀,與天子的視線對上之後,霍光不易覺察地點了點頭。
劉賀一時心領神會,是時候站出來和仲父打配合,唱雙簧戲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