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子燕剌王劉旦幾年之前圖謀造反,畏罪自殺,雖然有三子,但是燕國國除,無爵。
四子廣陵王劉胥今年圖謀造反,雖然未被削爵,但被囚禁在國中。
五子昌邑王劉髆只有一子,但過繼給了孝昭皇帝,因此也是絕嗣。
六子孝昭皇帝今年大行,只有劉賀這一個過繼來的子嗣。
如此算下來,孝武皇帝只有一個兒子、七個孫子和若干曾孫還在人世。
猛然看起來,這人丁不算衰微。
但是細細盤查,除了劉賀是當今天子之外,諸多子孫之中,竟然只有劉旦一人有爵位。
這未免太“可憐”了一些。
難怪,總有人說“孝武皇帝用兵過盛,薄恩寡義,所以子孫不旺”這種悖逆之言。
劉賀看著這寥寥幾個名字,不禁為孝武皇帝感到一陣悲傷。
孝武皇帝如果在天有靈,看到自己的子孫是如今這般田地,不知道作何感想。
“叔公,這幾日,留在長安城裡的宗親,有沒有什麼異動?”
劉賀問宗親是否有異動,並不是杞人憂天、庸人自擾。
在原來的時間線上,在那份廢掉昌邑王的朝臣奏書上,也有宗親的署名。
其中甚至包括眼前這位宗正劉德的署名。
有可能他們是被霍光脅迫的,也有可能是原來那位劉賀的倒行逆施確實令人髮指。
但是從劉德仍然能成為麒麟閣十一功臣這一點來看,前者的機率可能更高一些。
如今,劉德自然是絕對站在自己這一邊的,但是劉賀還要再確認一下其他宗親的態度。
人人都要表態,人人都要過關。不能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。
“回稟陛下,昨日,微臣將梁王定國和代王陽邀到了家中,打探了他們的口風,陛下放心,他們的忠心不會變。”
宗親不僅分親疏,更分輕重。
在宗親當中,梁王劉定國和代王劉陽的威望很高,能在宗親當中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。
雖然宗親如今已經沒有了兵權,但是仍有不少子弟在長安城和各郡國中出任官職,更有許多地方豪強。
如果真有人要犯上作亂,這些宗親拼死振臂一呼,仍然是一支實力不可小覷的力量。
聽到劉德的話,劉賀滿意地點了點頭,稍稍放心了一些。
“叔公,朕還有一事想與你商議。”
“陛下下詔即可。”
“要說的這件事情,不僅是國事,更是家事……”
“朕看到孝武皇帝的子嗣當中,如今只有廣陵王胥有爵位,未免有一些淒涼與單薄。”
“爵位之事很小,但卻總有人以此誹謗孝武皇帝窮兵黷武,以至於子孫不旺……”
劉賀緩緩說著,為接下來要說的話做著鋪墊。
而劉德聽到這裡,頓時就有些憤怒和驚慌地說道:“陛下,何人竟敢如此誹謗孝武皇帝,應該立刻下到詔獄裡去,治他一個大不敬之罪!”
“不久之前,那老儒夏侯勝不就在前殿裡當中說過嗎,和他有相同見解的人,恐怕不在少數。”劉賀不動聲色地說道。
其實,夏侯勝等人也沒有說錯。
養不教,父之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