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諾。”韋玄成簡單地給出了回答。
“韋卿就不想知道,這封信是寄給誰的嗎?”劉賀笑著問道。
“既然陛下說這封信很重要,那麼微臣只要派信得過人送到即可,至於信中寫的是什麼,並不重要,也不是微臣要關心的。”
“這封信是要送給領兵在外的水衡都尉後將軍趙充國的。”
韋玄成神色一凜,昨日在溫室殿裡的時候,天子可未曾提到過趙充國。
今日天子要給他寄信,那麼很多事情就不言而喻了——這趙充國看來也是天子看準的人。
天子現在要給趙充國送信,自然是與在朝堂上削霍的事情息息相關。
“所以韋卿打算派誰去送這封信?”劉賀問道。
“舍弟韋宏,現在是光祿寺的郎官,曾經到西域周遊半年,微臣覺得可以派他去送這封信。”
韋宏,在原來的歷史線上,會成為東海太守,自然也不是一般人。
韋玄成能讓自己的親弟弟去送這封信,可見剛才所言不虛,整個韋氏一族,已經堅定地站在了自己的身後。
和安樂那個牆頭草比起來,高下立判。
“好,此事就交給韋宏去辦。”劉賀說完,就從懷中把那墨跡未乾的宣紙交給了韋玄成。
“陛下,不需要用傳信筒封印嗎?”韋玄成疑惑地問道。
“為了預防萬一,將信帶回去,讓韋宏背下來,然後將信燒掉。”
韋玄成有一些驚訝,又有一些感動。
傳口諭,這意味著天子對韋玄成和韋宏的絕對信任。
“微臣明白了,定讓舍弟不負君恩。”
……
韋玄成只是劉賀要見的第一個人,在他離開溫室殿不久,戴宗就帶著一個老人來到了殿外。
這個老人不是別人,正是三公之一——御史大夫蔡義。
御史大夫本來是丞相的副手、侍御史之首,在朝堂上有超然的地位。
在大漢初建之時,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稱二府,在很長一段時間裡,軍國大事都是皇帝和丞相、御史大夫共同商議決定的。
丞相作為“百官之首”,其實與天子在權力上有著天然的矛盾,所以御史大夫就成了二者的粘合劑,因此就與天子反而更親近一些。
除了協助丞相監察、考核百官之外,曾經的御史大夫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——百姓群臣向天子上書的章奏,由御史大夫府代天子整理。
但是孝武皇帝開始,御史大夫的這個職責被剝去了,並且併入到了尚書署的權責當中。
這本是孝武皇帝收繳朝權的一個手段——但是現在,卻成了霍光擅權專權的工具。
劉賀如果想要削弱尚書署和霍光的權力,那麼就要推翻孝武皇帝為鞏固君權所做的一些事情——霍光是大漢的“隱形天子”,想要削減霍光的權力,其實就是削減天子自己的權力。
而削減天子權力最好的辦法,就是扶持“相權”,讓三公九卿去分割尚書署的權力。
在三公之中,丞相任宮肯定是霍光鐵桿的黨羽,劉賀當然不能寄希望於他,那麼就只剩下御史大夫蔡義了。
丞相都被孝武皇帝削弱成了擺設,御史大夫就更加是擺設了。
官吏百姓向天子上書一事,原本就是御史大夫所轄之事,那麼讓他重提此事,就再正常不過了。
大漢忠臣不少,讓蔡義來當這個先鋒,也是給他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。
給你機會,就看你中不中用了。
我有罪,天天想加更,天天都有點寫不完,儘量再調整調整!
 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