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朕有何事瞞著王傅?”劉賀摸不著頭腦。
王式看到天子還沒有承認的意思,索性就逼問了一步道:“陛下恕罪,留在昌邑宮薪房裡的那些竹簡,老夫並沒有讓戴宗他們燒掉,而且還一卷不落全部都帶來了長安城,足以用來當通行儒經的範本了。”
劉賀這才猛然就想起了那些自己無心抄寫的書。
“王傅的意思是,用那些經書來作為範本?”
“正是,老夫已經將那些書全部都看過了……”王式平復了片刻之後,說道,“如果那些書都是陛下所寫,那陛下當真就是大漢當世的第一大儒,所著的經書當世無人可以望其項背。”
王式滿臉通紅,看起來非常激動和亢奮,這一切的“始作俑者”劉賀現在自然也知道他為何激動。
那些經書,原本只是劉賀為了練字隨意抄默的,他知道未來某一日是一定要用的,但是卻沒有想過該如何使用——畢竟那時的劉賀,還不知道經學在大漢到底能重要到什麼地步。
沒想到,劉賀沒有來得及想清楚,而這老儒王式早已經幫自己謀劃得清清楚楚了——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啊。
“怎麼,那些書難道不是陛下所寫?”王式問道。
“那是朕所寫的。”劉賀坦然承認。
“既然如此,陛下還有何可以猶豫的呢?”
當然要猶豫,這將會改變大漢帝國無數人的思想,如果成功了,自己就不僅是天子,更是聖人了。
劉賀並不知道這樣是好是壞:對眼前是好的,對長久的將來呢?
一百年太長,只爭朝夕吧。
劉賀做出了決定。
“那就依王傅所言,先裁定經書,再召開文學會議,繼而定官學,最後刊印天下。”劉賀堅定地說道。
“陛下英明!”
……
幾日之後的小朝議上,當劉賀拿出新造的紙和新印的書之後,朝堂上自然是全員錯愕和震驚。
不論立場,朝臣們都是有識之士,都明白紙和書的出現意味著什麼,紛紛讚不絕口,就連向來以威嚴面目示人的霍光,也是發自內心地誇讚這宣紙的神妙。
得到所有朝臣的一致讚頌之後,劉賀當下把用紙替代簡牘的事情定了下來,
此事這看似很小,但實際上卻是一件大事,中間的過程也是十分細碎。
為了讓宣紙能夠儘快推廣開來,劉賀制定了好幾條的措施。
首先,考工裡的造紙坊會擴大規模,並且立刻擴大宣紙的產量,用來供應長安城各官署和未央宮的使用。
其次,門下寺還會將造紙秘術下發到各郡縣的工官去,用遍地開花的形式,在大漢帝國全國範圍內推廣宣紙的使用。
最後,民間的工匠商人可以自由造紙並且自行販賣,兩年之內不收任何的賦稅,造紙數量超過一定的數額,還會獲得天子的旌獎——造紙和販紙最多的商人,會被封為“紙侯”。
“在大漢推廣宣紙,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,但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,因此事在人為,往諸公全力而為。”
劉賀站在玉階之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,話裡透露出來的王者之氣越來越足。
“朕希望,三個月之內,長安城所有府衙都能用宣紙取代簡牘縑帛;六個月之內,三輔所有的府衙都能用紙取代簡牘縑帛;一年之內,大漢各郡國的府衙再也找不出只簡片櫝;三年之內,尋常百姓家也可用上宣紙。”
“諸位都是朝堂的重臣,更應該以身作則,全力以赴推行宣紙,為大漢的吏民做出表率。”
“微臣謹遵陛下詔令。”
看著霍光帶著其他人俯身下拜,劉賀感覺良好。
一方面是因為做了一件偉大的事,另一方面因為獲得了所有朝臣的認可。
大漢朝堂的效率還是很高的,劉賀只要追得緊一些,那麼剛才定下的那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。
但是,今日的事情還沒有結束,重頭戲還沒有開始。
當朝臣站起來之後,劉賀朝前走了幾步,來到了玉階的最邊沿。
玉階其實不過是一丈高二十四級階梯,但是劉賀是站著的,所以加上這一身的高度,劉賀往下看時,就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。
“剛才的宣紙大家看過了,書也看過了,除了要推廣這宣紙之外,朕還想做另一件事情。”
朝臣抬起了頭,看向了高高在上的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