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理有據,切實可行,一些備戰的策略甚至讓霍光有所啟發。
霍光一邊挑選著考卷,一邊就忍不住讚歎起來,剛才的那一點私心也被拋到了腦後。
劉賀默不作聲,但是心中很是得意。
如此一來,將科舉推到察舉制所有的科目中,就順理成章了。
四人一直忙到了深夜亥時時,才終於將所有的考卷閱完了。
其中最好的那十五份全部已經挑了出來。
這十五人就是要被填充到朝堂雜號大夫上的郎官了。
人選是定了下來,但是劉賀還要給他們一個名譽。
孰優孰劣,那是全都要排得清清楚楚的,不可有任何的含糊。
劉賀對這十五份做了排序,分為了甲乙丙三榜。
甲榜三份,從高到低,分別是狀元、榜眼和探花。
乙榜五份,不再單獨排名,全部都是進士。
丙榜七份,也不再單獨排名,全部都是同進士。
如此一來,優劣一眼就能看出來了。
“仲父對挑選出來的這些文章可還滿意?”劉賀問道。
“只觀文章,自然是滿意的,不只是這十五人,其他的一些文章寫得也頗有見地,只可惜甄選的人數有限了,只能忍痛放棄。”霍光不無惋惜地說道。
“不打緊,那些寫得好的文章也可以挑出來,從中選出有助於來年征討匈奴的條陳,以備參考,這也是此次科舉考試的另一個目的。”劉賀笑著說道,一邊還在觀察著霍光的表情。
“嗯,陛下想的這科舉考試之法甚妙,在廣開言路的同時,還能拔擢人才,真是一舉兩得。”
“仲父謬讚了,都是仲父教得好。”
何止有這兩個好處,說不定,日後還要靠這科舉制度來給你霍氏家族掘墓呢。
“丙吉,明日就去核對寫出這些卷子的郎官是誰,記錄清楚之後立刻交給朕。”
“過幾日的大朝議上,朕要親自公佈這些郎官的名字,然後再由仲父將他們安排到合適的官職上去,此事就算做成了。”
讓霍光參與其中,是給他保留的一絲顏面,更是一道迷魂湯。
“老夫遵詔。”
“天將轉冷,此間已經是秋季了,仲父勞累了一天,先回府去吧,剩下的瑣事,就交給張卿和丙卿他們去辦吧。”
“謝陛下的體諒,那老臣就告退了。”霍光微微行禮之後,就從宣室殿裡離開了。
在霍光消失在宣室殿外的時候,劉賀臉上那副討好的模樣立刻就消失了,轉而變成了激動。
“仲父走了,二公還不能走,今夜要做的事情還不少。”
“諾。”張安世和丙吉鄭重其事地點頭回道。
劉賀並沒有立刻發話,而是看向了張安世,到了此刻,是時候向張安世挑明一些問題了:將來科舉考試會由光祿寺主持,自然應該先向他攤牌。
“丙公,朕有一些餓了,勞煩你去膳房,拿一些吃食來。”
“諾。”丙吉明白天子的意思,就先離開了。
張安世此時不覺有疑,仍然在讀著那幾份被遠入了甲榜的考卷。
劉賀看著張安世,突然有些冷漠地問道:“張安世,伱可承認自己是大漢的光祿勳?”
 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