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麼,對方擁有更先進的制度,要麼,對方擁有更高階的文明與技術。
無論是哪一種,都是現在的自己所需要的。
古地亞非常的真誠,因為他甚至是渴望得到眼前東方之王的傳授,他腦子裡已經醞釀了許多的問題,可惜打手勢能交流的東西,終究是有限的。
古地亞請妘載登上自己的戰車,而後他再走上去,讓那位駕馭戰車的馭者離開,他親自操持駕馭戰車的韁繩,親自作為御者要將妘載迎入拉格什。
他不知道,這在東方叫做牽馬執蹬,是君王在迎接賢者時,禮賢下士的表現。只能說各個地方都有類似的行為與禮儀,文明之所以是文明,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懂得“禮儀”。
帝江和神牛跟在後面,咕咕則在妘載的頭上四處張望。
那巨大的壘砌起來的土臺,就是拉格什,經歷數代王者的修繕與擴建,拉格什這座城邦恢復了過去的模樣,在當前的黑暗時代站穩了腳跟,甚至給予其他的城邦一絲新時代的希望。
這裡是一座驅散黑暗的希望之城。
蘇美爾人城市讓民眾聚集在一起,共用一種語言,控制特定的區域,其社會階層也十分的涇渭分明。
貴族、祭司等人形成相對富有的統治者;
商人、工匠、普通軍人等構成了中層階級;
而農民和奴隸則構成了地位相對較低的階層。
但在拉格什城中,農民的地位與工人和軍人是等同的,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經歷了黑暗時代的動盪,大麥已經是重要的交易與戰略物資,農民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。
神廟是最繁華和繁忙的地方,城邦中隨處可見行走的祭司,人們的服飾是身上裹著大圍裙一樣的東西,搭過左肩;也有穿著蘆葦衣的人,蘆葦葉從腰間下垂,層層重疊成傘狀裙;更有些人也帶著羊毛製作的帽子,不過在夏季這種帽子賣的並不好。
女子身穿寬大的編制毛衣,裡面是亞麻衣服,都有束腰,勾勒出美好的曲線,面板顏色較深。
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神廟以及人們所信奉的神。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城市,一些相鄰居住地所崇拜的神靈都會有所不同。
烏魯克城邦,信仰金星女神伊南娜;尼普爾城邦,信仰眾神之王恩利爾。
烏爾城邦,信仰月神南納;埃利都城邦,信仰下界深淵阿普蘇之主恩奇。
基什城邦、溫瑪城邦,信仰糧食和憐憫的女神夏拉。
拉格什城邦,則是信仰戰神寧吉爾斯。
這裡的人們看著自己的王,那位公正的牧者古地亞,居然成為了駕車的御者,而讓他屈尊駕車的人....是和這裡的人模樣打扮完全不同的。
有祭司詢問末尾乘著戰車計程車兵長,指著妘載在戰車上的背影:
“此人裝束與我邦不同,但看上去平平無奇,竟敢與拉格什之王同乘一車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