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牧也在加緊速度,他們有很多的事情要彙報,在大路上驅馳馬車,輪子咕咚咚的旋轉作響,揚起大片的塵土。
————
諸夏之西南,華陽之國。
華陽國現在已經初步打服了周圍的許多小部落,土地擴張,地盤變大,而被夾在蜀國與巴地之間的那些小部落,在蜀與巴之間,選擇了蜀。
華陽之國,至少是文明之邦,加入其中不會受苦受罪。
“昔年嫘祖出西陵,方有黃帝之昌盛;昔有昌意治岷江,方有蜀人出石室!如今華陽出蜀,這一次必然會再被記錄入史書之中,為後世子孫所傳頌!”
華陽國的牧,從華陽國帶走了一尊青銅大立人,作為進貢與會盟的見證之物。
在巴蜀之地,西陵之土,華陽國的人們再一次走出這片被困鎖的天地,他們來到漢中,與夢神伯奇結伴而行。
————
諸夏之西南,巴山。
巴地,分成了三股勢力,其中和夷已經加入了諸夏,他們奉妘載為箭神,進行傳頌與敬仰,而武落鍾離山的巴人本部,和另外一邊的東井、輿鬼二大部,產生了巨大分歧,互相爭鬥不斷。
巴地混亂,當年組成的巨大聯盟早已分崩離析,如梁、鄂之部落,大竹、長沙、蠻揚、路人之邦國,要麼投降和夷,化為諸夏,要麼依附巴人,做牛做馬。
此時,小部落投靠其中,有被打死或當成奴隸的風險。
而對於武落鍾離山的廩君,來說,現在的混亂情況,已經沒有辦法挽救了。
自巴人之祖巫誕被幹掉之後,自巴人在洪州大敗,且損失了上萬勇武之士之後,經此一戰,廩君的行事作風越發激進,認為只有所有的巴人聯合起來,才能攻下洪州!
但是其他的部落,早已與武落鍾離山的巴人五部分開,此時廩君要求合體,他們當然是不願意的,於是廩君使用了毆打手段,效果適得其反,遭到了對面的強力抵抗!
巴人最擅長的就是打游擊,廩君雖然身為天下有數的大高手,但是別人就在山頭上射箭,射一箭換一個地方,等到廩君追過去,對方早就跑路了,只能讓他無能狂怒。
而後,又得知了武落鍾離山中,那些在洪州進行勞改的巴人,居然全都融入了洪州本土,並且為洪州本土作宣傳和宣講,以至於跑回武落鍾離山進行勸降!
他們的意思是,戰爭不會帶來繁榮,只會帶來流血與犧牲,現在已經不用再戰鬥了,若廩君倒戈卸甲以禮來降,仍不失封侯之位.....
這種論調,果斷被廩君所掐滅,並且殺死了那些來勸降的曾經的“族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