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縱然有很多人認為,帝放勳退位是無稽之談,不過對於遠道而來的各路諸夏首領們來說,依舊是一個讓他們心潮澎湃的訊息。
別說是造謠了。
萬一這次是真的呢?
人總要有點夢想!
有夢想才有動力!
天下豈有八十年之王者乎!
“聽聞諸夏的三王,有一位要退位讓賢,應該是帝放勳吧,他年事已高,許多事情已經力不從心,你們看,這一次要是選擇新王,我們這裡有沒有機會?”
“大家都是諸夏的子民,公平公正公開麼,總不能所有人都從中原和洪州進行選拔吧?”
“大家都是朋友,給我個面子,到時候投我一票,我給你們一人二百海貝。”
這些首領做起美夢與幻想,認為自己或許也會成為被上天所眷顧的人。
“各位,那就要看成績說話了!你們的功績,未必比得上那些州牧啊。想想那些州牧,這些年在你們的土地上,進行了多少大刀闊斧的改革吧,過去的舊有氏族秩序被他們打的粉碎,新秩序的建立也宣告了你們這些人的失敗啊!”
有人看的比較透徹,對於這些熱烈討論的諸夏首領們,迎頭就潑了一盆涼水!
“你們都是舊時代的木頭,新時代裡面,你們都會被火化!”
“就這,還想爭奪諸夏三王的位置,我看你們不要想太多了!”
諸夏的首領們對於這些賢人的嘲諷,非常不高興,認為這是對他們的侮辱,他們好歹也是地方上的首領,是片區的總管理者,就算沒有諸侯和牧的頭銜,那也至少是當地部落的“大統領”,豈能這麼被羞辱而不吭聲呢!
“天下難道不是一家嗎!昔年諸夏成立,三王要求我們接受諸夏的入盟,行諸夏之事,知諸夏之道德,學諸夏之仁義禮法,得諸夏之身份!既然是三王禪讓,那王位自然是有德者而居之!”
“我聽聞,舜發於畎畝之中,載舉於版築之間,上溯至黃帝時,風后舉於海,力牧舉於野,這些賢人難道是生來就知道如何管理天下的一切嗎?”
諸夏首領們的反擊強而有力,嘲諷者不想多費口舌,只是依舊告訴他們,你們這些人懂什麼三王制,權利交給你們的手上,你們怕是轉頭就要重新恢復奴隸制度,再啟用自己的心腹,親近奸佞而遠離賢臣,等到死後,還要傳位自己的兒子。
這裡變成了罵戰現場,在戲劇院的門口,遭到了戰士隊的口頭警告,雙方不歡而散,而諸夏的一部分首領實在是氣不過。
“一定要在大會上,對這件事討要個說法!”
“這些賢人,實在是眼高於頂,彷彿我等不是諸夏之文明人,而是外邦之原始人!以這種態度,還能自稱為賢嗎!”
但也有人冷靜下來之後,覺得有些話,是正確的:
“他說得也有道理,即使帝放勳真要禪讓,也是以成績來說話,我等這些人與帝放勳並不熟悉,彼此之間都從未見過,如果沒有過硬的成績,怕是不能登臨三王之位。”
“各位,難道這些年來,沒有與指派的州牧,進行過作對嗎?”
這話出來,很多首領都面有難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