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而應龍和妘載的監獄政治工作開展之後,立刻湧現了一大批想要恢復生產,拿回尊嚴的人,而老巫師這種人,養著他,只是為了讓他感受被部族唾棄的結局....說白了就是立一個反面典型.....
你不要看他現在過的還可以,等到關上個二十年出去,就算沒老死,恐怕也什麼生產方法都不會了嗎,完全成了廢人。
老頭子還可以心一橫去死,年輕之輩呢?
恐懼不在於當下而在於未來。
........
妘載在農貿市場立木取信的行為,在洪州聯盟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,同時也更加讓新加入的大塘之野的部族人們,感覺到了洪州的可靠性。
凝聚力在這個時候,開始萌發,並且以極快的速度,開始壯大。
法令的推行沒有受到半點阻撓和質疑,一來是因為法令簡單而確實合理,並且已經有中原,東夷等大的部族聯盟推行過,而接下來的勞改制度,以及法令中因地制宜的一部分,也是結合實際情況來定的,總的來說,正常的民眾不需要知道這些法令也不會犯錯,只有那些起了歪心思的人才會被其所約束。
而禮俗的擴散,首先所確定的,就是各個祭祀的時間,部族祭祀都有各自的時期,當然春夏秋三大祭的時間都是統一的,其中又以春、秋之祭最為隆重。
隨後推行二十四節氣,雖然因為近來天地逐漸變暖,導致二十四節氣事實上更適用於北地,不過這幾年同樣的,大部分的民眾部族都早就已經用上了這新的歷法。
冬季的節氣對於南方的部族不重要,大家看中的,主要是從驚蟄到秋收的這段時間的節氣,作為一個標準表,可以更好的配合春耕夏耘。
不過最近一年,冬季的穀物也在推行種植,主要是天地開始變暖,冬季的地力也應該善用起來,妘載正準備開闢一塊自己的獨立田,在裡面用恆陽的火德,培育屬於南方的冬小麥.....
這個時代搞溫室大棚是不可行的,雖然技術不過關有巫術來湊,但除非咕咕或者妘載一直待在某塊田裡,否則.....
而徙木立信的事件,也被人記錄在了那根圖騰柱上,成為了農貿市場西門口,一個重要的祭祀景點。
————
“洪州既用大載,載欲變法,聚天下之心。令既具,未布,恐民之不信己,乃立三丈之木於農市東門,募民有能徙置西門者予酒油谷糧。民奇之,爭相徙。有一罪徒徙之,自東至西,八百二十六步,輒予,以明不欺。卒下令,故曰‘民無信而不立也’....”
看著這圖騰柱上刻的文字,這根圖騰柱現在有了名字,叫做“法信柱”.....
妘載忽然有種既視感....
罪徒扛木八百步,洪州天下八百年?
這哪個人才寫的,真是姬昌直呼內行!
好活當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