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這一次,她一定能夠見到他。
因為過了朝陽之谷,外面就是遼遠的滄海!
這個時期,大河動盪不安,外面的水道還沒有固定為大禹治水之後的河道,所以大河的河道突破小浪底區域後,在廣袤的平原上,經歷一些支流和大澤的注入,被分離為多股河道,一共是三條(濟水是大禹疏通之後,才成為黃河分流河道),在天津、滄州等地入海,但不論哪一條河道,最後都會注入渤海。
而渤海,在這個時期的稱呼,東夷的人稱呼為北海,遼地的部落稱呼為東海,中原的人稱呼為滄海!
歲月在推移,女宓在路上看到了很多事情,她來不及去細看,只是一掠而過,但她知道,她回來的時候,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看到大河兩岸的那些故事,但即使如此,她也依舊看到了一些美麗的景色。
她經過商丘,商部落的人們正在疏通孟諸澤,女宓聽到大唐的歌謠,聽到了昌歲的歌聲,他聽到有人傳頌黃帝的名字,還有一個叫公孫車的人。
她大約知道那個人是誰,眨了眨眼,岸邊的人們看到了水裡的神靈,但他們不認識她。
女宓的神力隨著歲月的推移,以及距離洛水越來越遠而逐漸衰弱,但到了一個臨界點便不再降低,她很疑惑,此時天氣已經顯得寒冷,女宓來到了朝陽之谷。
天空中的霧氣浮動,在光明之中,她看到一個飄忽的霧氣所幻化的神人,女宓呼喊著天吳的名字,而那個神人告訴她,自己不是天吳,叫做“諄芒”。
聽說女宓要去滄海,諄芒忽然笑起來。
諄芒曾經和風神苑風在東海討論治理天下的故事,以大海來比喻聖德,正因為有博大的胸懷,所以才能讓百川東流入海。
“但是聖德不能覆蓋全部的天下,僅東夷之地就有膾國,符婁,仇州等不服從聖德的部落,他們有十數萬人,如果他們決定毀掉聖德所存在的地方,那麼他們每吞掉一個部落都會讓上百數千的人失去聖德,但世人不知道,不在乎,只關心自己....”
“你也是來和我們談論聖德的嗎,對此你又有什麼見解呢?”
女宓只是喜歡聽故事,在聽完之後,明白了他的話語,但卻笑著道:
“我從洛水而來,不為了治理天下,也不是來詢問聖德的,我只是想看看滄海的模樣。”
諄芒愣了,問道:“你是從洛水來的?那你怎麼會想要來此地見到滄海呢,這麼遙遠的路途,花費了這麼大的力氣,總是為了得到什麼.....”
女宓道:“請問你知道大冰川期和全球變暖嗎?”
諄芒一臉茫然:“那是什麼?”
女宓道:“我正是來到滄海尋找我的答案的啊!我看到滄海就會快樂,你不是我,怎麼能知道我的志趣和快樂呢!”
“我只是想看到滄海,然後看到一些正在發生的故事!我可沒有你那些偉大的思想,天下的子民以千萬來計算,中原有上百個人口過三萬的大部落,那麼每三個大部落就能吃掉一個東夷小邦,但這些你不知道,你不在乎,你只關心你的空泛聖德。”
諄芒張了張嘴,啥也說不出來。
活久見的段位壓制。
女宓則是重新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失去的驕傲,哼了一聲,然後嘲諷道:
“我有一個朋友說過一句話.....你行你上啊,不行少逼逼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