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色逐漸昏暗,太陽向著西天落下,這裡已經聚集了上百人,在妘載的題目之中互相交談,有些人本不喜歡數學,但是他們喜歡爭論,既然喜歡爭論,那就要學.....
妘載也沒有料到一次圍觀最後會變成大型學術討論會,在看到天色不早之後,便要離開,諸人這才如夢方醒,一個個互相交流,原本陌生的人也熟悉了,變成朋友。
老人向妘載道謝,說今日一見,當真是給他開啟了一扇新的門戶!
小天師也很驚訝,他以前只是認為,數字不過是打發時間的消遣物,卻沒想到裡面還有這麼深奧的天理!
果然,萬事萬物,凡人所知或不知的,俱都在天理之中啊!
老人道:“我以前曾經擔任過北正的職務,掌管著土地的步數與範圍,要了解各個地方土地的不同劃分,故而才想到了隸首所做的數法,以此來學習鑽研,後來,那個叫豎亥的人路過,告訴了我們這勾股數,本以為得到了一項值得鑽研的東西,卻沒想到,原來到這裡,還只是皮毛啊!”
妘載也覺得很有意思,上古先民之中,能遇到一位醉心於數學的老人實在是太少見了,但得知老人曾經做過某個大部族的北正,妘載就明白了。
北正要計算很多雜駁的事情,土地和人口,包括糧食和財貨,平日中每日生產的陶器、工具,戰利品的歸類和劃分等數目,這些都需要北正去做。
妘載想了想,從自己的揹包中取出一個東西,這是南方的崇伯他們已經用上的工具。
大防洪城的測量,用上了很多特製的工具!
老人看到那塊“板子”,上面有很多串串珠......
“這叫做算盤,使用的方法,是這樣的.....”
這個時代的古人們,使用的計算工具大約是樹棍和石頭的組合,這就是後來“算籌”的前身,但算籌其實也不過就是一些竹片罷了。
《山海經》中說,大禹讓豎亥去測量大地有多遠,豎亥就帶著一些算籌出門了。而算籌後來衍生出一個成語,也就是“運籌帷幄”。
老人得到了算盤,並且粗略的瞭解了一些運算方法之後,正是激動不已。
小天師帶著很多題目離開,說是明日再來拜訪,而大家被老人邀請來到他的居所,那是三間農村自建房,形成一個小院落,邊上是其他的部落人民居住的範圍。
沒有人來打攪老人,可以看出老人的地位不低,從交談中,老人告訴妘載他們,自己叫“句龍”。
這個名字,不是很出名,一時之間沒有人想起來。
暫時歇息一天,老人本來想要用煮爛三次的野豬肉招待妘載他們,但是文命把身上的鐵鍋卸下來,又一把抓住了咕咕,把“燃燒的咕咕”放在鐵鍋下面,直接就凌空翻炒起野菜來。
而就是這個時候,重華終於想起來老人的真實身份了!
他一口氣差點沒上來!
句龍...中原處,帝放勳還給他立過祭祀的社祠,只不過裡面的官方祭祀名字是“后土”!
少昊時期的后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