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天晚上,中原三人組可以說在南方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。
篝火噼啪,文命在陶土盤周圍拿著一根小樹枝,這裡畫畫,那裡捅捅。
樹深時見水,海藍時見水。
大河啊你全是水!
另外一邊,丹朱正在院子裡對他那堆奇怪的零件進行保養,貌似被他視為打敗義均的王牌。
而娥皇,則是在寫簡犢。
主要是寫來到南方之後的見聞,當初丹朱潦草的寫了一些,羲叔的那份報告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了,而業的報告只交回去一次,新的還沒有送走。
所以娥皇來的時候,看到的東西又不一樣了,寫一份報告,依舊是給中原作為參考。
洪州的人們,他們的生活水平,從各個角度和方面來描述。
簡犢的書寫,就要耗費很多竹子,而且文字記述的要儘量言簡意賅。
妘載到現在做了很多事情,從農業到畜牧業,養殖業,建築業,勘探業,度量衡,統一使用祭祀文字,總得來說,妘載腦子裡那點東西,已經基本上被掏了不少了。
麻麻載雖然是高材生出身,是地質勘探專業的扛把子,但地質勘探的本職工作,是搞山川礦物的考察,不是搞發明!
不要以為大學生都無所不能啊!
更何況麻麻載早就從大學畢業很多年了!
而關鍵的一點,也就是較為基礎的造紙術(爛草紙),妘載沒點這個科技。
不是點不出來……
古時候蠶繭抽絲織綢,剩下的惡繭、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,漂絮完畢,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……
當漂絮的次數多了,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,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,可用於書寫。
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,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。
這就是最古老的“紙”了!
後來才有改進版本的蔡倫的破布頭破漁網紙,以及竹子紙、麻紙、楮皮紙、桑皮紙、藤紙、檀木紙……
但是南方不能用這個玩意。
這裡多雨,氣候也潮溼,原始紙這玩意在南方真沒竹簡結實耐用。
這個時期正是氣候大變動的時候,紙片給洪水一衝泡爛了,那不玩蛋?
而且妘載也不是專業造紙手藝人,更不是啥非遺傳承者,知道工序,不代表就會做啊!
你有麼有聽過一句話,叫做“一看就會,一做就廢?”
你又聽沒聽過一句話,叫做“腦子看明白了,手大呼你放屁?”
我想要製作的:【精美的紙張】
實際上我做出來的:【垃圾】
妘載想的是,等到這次大水災結束之後,天下進入一個緩衝期,這時候,儘量讓大家全都住上瓦片房,家家戶戶門口都有排水溝。
到了這個時候,就可以考慮紙的製造,而不用擔心紙片潮溼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