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陵渡口初相遇,遇了個寂寞。
這地方現在可不是什麼美麗詞彙的代名詞,沒有郭襄小姐也沒有楊過大俠。
風陵渡,女媧葬地!
後黃帝與蚩尤大戰於此地,具體是大戰中的哪一次,不得而知,但估計很大可能是第十次大會戰了,因為這地方已經距離黃帝老窩沒有多遠了....
可以說炎黃聯盟在此和蚩尤僵持不下。
蚩尤一路從雷澤打到黃河大拐彎,黃帝是節節敗退,而這時候太山稽已經在蚩尤陣營內散播謠言,也正是這一戰,風后在這個地方製作了指南車,第一次變被動為主動。
然後,決戰在冀州之野的涿鹿,也就是當年女媧帶著應龍斬殺黑龍之地。
後來風后逝去之後,這個地方就建有風后的神廟,當地的部族人稱為“風陵渡”。
既是紀念女媧,也是紀念風后。
雖然當地一些部族人信誓旦旦的說風后在這場戰鬥中戰死了,所以給他埋了。
但是決定勝負的涿鹿之戰,發生在山海的東北隅,也就是冀州之野。
涿鹿之戰發生在那裡,明顯是黃帝一路推過去的,然後從北方把大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擊下,打掉了雷澤,打掉了菏澤,然後推進到淮水,一路追到大江,踏過漳水,蚩尤被逼至大江邊緣,黃帝追擊之下,後來才有了《渡漳歌》.....
然後應龍和力牧擒拿蚩尤,押送到嶺南的宋山和黎山,在這裡蚩尤掙脫枷鎖反抗,夸父氏來救被殺,枷鎖墜落才有了黎山的紅楓林.....
畢竟箭靶人的年代距離如今之世不過二百多年而已啊!
吹牛逼也要講究基本法。
妘載關注這個地方,不是因為別的。
這個地方雖然是一處“名勝古蹟”,但是...同樣是治水的關鍵點,不要忘了,風陵渡坐落在黃河的大拐彎上!
參考大江,大江之險,險在荊江,就是因為荊江和貪吃蛇一樣到處扭,越是拐彎的地方,越可能出現水流的沖刷導致沿岸沙土崩潰.....
這個大拐彎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很難搞的地方。
渭水,洛水(北),大河,三條赫赫有名的大水匯聚在此,而當爆發洪水的時候,這個地方基本上直接化為千里澤國。
很久以前,說女媧氏部落遇到洪災,小孩們都抱著大葫蘆逃生的,說不定這事情就發生在這裡。
風陵渡的西方是關中平原,太華山,松國山,錢來山等西山經之山在此。
順著風陵渡向黃河下游去,就是一個後世著名的地方....三門峽,據說是大禹開三山通三門所在之地。
而現在文命給妘載看的地方...就是這裡。
妘載琢磨了一下,問文命道:“你去過風陵渡了麼?”
文命愣了一下:“我去了啊,看過了情況,三條水流從這裡匯入大河,然後水勢就開始變得越發湍急與巨大....載哥,你難道是想從這裡下手嗎?”
文命忽然一拍腦袋,立刻道:“是了,你肯定是這麼想的,不然你不會問的!”
妘載:“.....”
我真的就是隨便問問,雖然是關鍵點,但在這個地方建水利設施調節,在這個年代以咱們的技術,乾脆跳到黃河裡洗洗淹死吧。
“你聽我說啊....是這樣的,你有沒有在風陵渡遇到一個白頭髮白鬍子的老頭,神經兮兮拿著一卷簡牘,並且自稱已經在那裡等了你許多年,說自己是伏羲或者是冰夷的?”
文命愣了半天,才把這個問題理清楚。
“載哥,你在說什麼呢,伏羲都死了一千多年了,冰夷,他也不是白頭白鬍子的啊,他聽說是一個年輕人,不過上次他從‘從極之淵’跑來說發大水止不住了之後,就再也沒見到他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