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王說的很堅決,同時,他還下令,國內眾人都要聽從魏無忌的命令,無論他是需要物資,還是需要別的什麼,例如任命和懲罰,大臣們都要無條件的聽從,甚至不必再來詢問自己的看法。魏王可以說是將整個魏國的權力都拱手交給了魏無忌。而魏王如此,群臣都被嚇壞了,不知情的怕是要認為魏王要禪讓了!!
就連龍陽君,也是被嚇了一跳,他幾次想要開口,最後還是保持了沉默。
信陵君是最驚訝的,平日裡,兄長是那樣的忌憚自己,此刻,怎麼會將所有的權力都交給自己呢?
魏王此刻看起來,倒是有幾分雄主的氣勢,他揮了揮衣袖,傲然的說道:“請諸君同心!力挫暴秦!”
群臣頓時大叫了起來,紛紛表示自己要戰死在沙場上。
信陵君卻沒有再浪費時間,他即刻頒發了自己的幾個命令,第一,要求魏國拿出自己的儲備糧食,借給趙國的軍隊,第二,他要求大軍即刻開往中陽,並且命令景陽,劇辛等人也要趕到中陽,他要在這裡設立防線。第三,要求魏國的官吏幫助韓人撤離在前線的百姓,焚燒那裡的房屋,毀掉那裡的井水....
魏王只是認真的坐在一旁,看著信陵君朝著眾人發出命令,他喝了一口酒水,然後驚訝的發現:自己的雙手已經不抖了。
魏國即刻開始了行動,包括撤離前線的百姓,焚燒房屋之類的行動,而大軍也是朝著中陽防線移動,更多的百姓被徵召為徭役,負責製作箭矢等軍械,或者是去加固中陽地區的長城防線....魏無忌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,來提供給這三十萬人的大軍,同時,他又請求魏國內的大臣貴族也能幫忙。
信陵君的朋友很多,他們甚至願意為信陵君赴死,何況只是拿出自己的家產呢?
魏無忌親自帶著軍隊來到了中陽地區,並且沿著中陽開始設立防線...他設立了兩道防線,並且在這裡儲備了大量的軍械,同時,他也見到了韓國和楚國的統帥...韓國的統帥喚作公孫嬰,信陵君完全不曾聽說過這個人,他為人沉默寡言,看起來也不是很強壯,而楚國的景陽,信陵君是認識的。
這位景陽將軍,是如今楚國的救星。
在長期與秦國的戰爭裡,這位將軍變得非常的謹慎,非常能抵抗住壓力,在防守方面,大概沒有人能做得比他更好,信陵君非常的開心,景陽在這裡,這讓他對戰勝蒙驁有了更大的信心...若是兵力充足,景陽絕對是能擋住秦人一段時間的。而韓國的那位將軍,雖然默默無名,聽聞是國相最近舉薦的,可是他做事也的確認真,肯聽從信陵君的號令。
這就已經很不錯了,若是來個像韓王那樣的人,只怕魏無忌就不會如此有信心了。
而做好了戰爭準備的蒙驁,在得知各國要以聯軍抵抗自己的時候,就已經出兵了,不過,他也並沒有把五國的聯軍放在心上,哪怕對方的聯軍加起來,士卒也沒有秦國的多,而且,從戰鬥力上來說,聯軍也絕對不是自己的對手,何況,聯軍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本身,不同國家的軍隊聯合在一起,命令不通,彼此不服,矛盾重重。
他根本不相信,魏無忌能憑藉這樣的軍隊來擋住自己前進的步伐。
於是乎,蒙驁帶著主力大軍休整,又令蒙武為前鋒,帶著五萬士卒,從市丘出兵,佔據聯軍的中陽防線之外的地區。
可惜,蒙驁的前鋒剛剛離開了市丘,就遭受到了魏無忌的伏擊,這是魏無忌親自帶著魏人的十萬精銳,所進行的一次伏擊,蒙驁根本沒有想到信陵君敢主動出戰,原先信陵君的一切作為,都像是要死守,因為蒙驁的疏忽,他吃了大虧,前鋒大軍被魏無忌擊破,魏無忌殺死了兩萬多人,這才急忙回撤,等到蒙驁派兵支援的時候,魏無忌早已不在。
這次小勝,讓聯軍軍心大振,而魏無忌只是笑著告訴左右:這是蒙驁沒有捱過白起的打!不知道行軍要謹慎的道理!
信陵君給蒙驁上了一課,蒙驁作為老將,自然也是立刻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,不再敢小看聯軍,他謹慎的以主力軍隊緩緩前進,而信陵君就趁著這段時間,繼續加固自己的防線....蒙驁發現,聯軍撤走了在前線的百姓,燒燬了這裡的民居,井水,什麼都沒有給秦人留下。
蒙驁帶著大軍與信陵君對峙。
雙方的損耗都是巨大的,在對峙了半個月的時間後,蒙驁主動的發起了進攻,秦人鋪天蓋地,從六個方向同時開始了對聯軍的進攻,而信陵君則是要求士卒們死守...箭矢呼嘯而過,石塊撞擊在城池之上,士卒們不斷的死去,到處都是屍體,天空之中滿是飛著的箭矢,每一刻,都有士卒在死去。
秦國悍不畏死的連番進攻,的確是聯軍所不能承受的,在如此交戰了二十多天之後,信陵君主動放棄了第一道防線,全軍有條不紊的退守第二道防線,並且又開始修建第三道防線。
秦人幾乎是踩著屍體來前進的。而在這個時候,後續的燕國主力也趕來了,楚國再次派出了四萬軍隊,而魏國也咬著牙,徵召出六萬人的軍隊來,這讓聯軍的軍隊數量高達四十萬...雖然蒙驁只有三十萬人,可是信陵君並不敢拿著這四十萬人去跟蒙驁決戰,因為他知道,聯軍的戰鬥力跟秦國的戰鬥力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。
信陵君便讓景陽將軍來負責第二道防線,在這裡留下了二十萬人,築為連壘,虛插信陵君旗號,堅壁不戰,以拒蒙驁軍。
而他自己,卻是帶著趙,韓,燕三國二十萬大軍,沿著太行山南麓向西疾行,這支大軍只帶三天干糧,沒有任何多餘的輜重。因為秦國強大的請報能力,蒙驁也很快就知道了聯軍有一路大軍沿著南太行山往西,疑似去往大河之北攻打野王等重要城池,不過那裡城高池闊,蒙驁認為,暫時不用顧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