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之事若細細的算起來著實不是大事,只是如此行事,大傷了皇室的顏面了。
“兒臣知罪,望父皇恕罪!”
此時太子除了磕頭求饒,沒有其他出路。
可是會傳到皇帝耳中,是他始料未及的,他原本只想著,若是此事順利,便可慢慢的籌謀著,只是沒想到,宴瀟瀟竟然如此心急。
心中不由得將這幾人都罵了好多遍,面上卻又不敢顯出絲毫憤憤的神情來,教皇帝以為他是不服管教,皇帝又當太子訓斥了一頓,給他跪在那兒,突然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,調著他便來氣,滿頭的火都不知道往哪發去。
從來對太子都是寄予厚望的,也從來都覺得太子是最聰慧的,他沒想到這般沒有成算的事情,竟也幹得出來。
知道的會說太子是為女子所亂,不知道的,還以為這太子便是個昏庸無能之徒!
這就相當於太子從青樓裡找了個姑娘,說要讓他做太子正妃一樣道理,在皇室是絕不允許的,怎麼會昏了頭呢?
“你一向都是聰明的,可今日卻昏了頭了,看來是太傅沒有教導好你,既如此,傳朕旨意,太子府三師忝列其位,無能為上,不能盡心輔佐儲君,著仍以原職主事,罰俸半年,官降一等,無召不得入宮!”
太子在下首聽了,簡直心驚肉跳,這道旨意沒有對太子作出任何處置,卻是狠狠的罰了太子三師,這罰俸降爵都不是什麼大事,無詔不得入宮,真是在朝堂上削去了太子的左膀右臂了,這是要他們悶在太子府裡做個悶頭師傅了。
這是天大的折法,從來沒有哪位太子太傅或太子三師被皇帝如此申斥過。
“父皇,是兒臣處事不當,與師傅們無關,還望父皇明鑑!”
“朕給你太子三師,也許給你做太子的臉面,卻也不是叫他們去你府上做個充場面的師傅,他們要教導你,輔佐你,你行事有偏,便是他們教導不力。
朕不願傷了你的臉面,教不言師之惰,他們不曾盡心,朕只能下了他們的臉面,你要記住,你是太子是儲君,一言一行代表天下臣民典範,豈不可肆意胡為,叫天下臣民恥笑!”
皇帝這話你人說的很重,冊立太子這麼多年,他從未聽到皇帝的口中說出過這種話來,此時他也明白,對太子三師的處置,已然是木已成舟,君無戲言,不可更改。
皇帝雖說是不肯上傷了他的臉面,可處置太子三師,幾乎已經等同處置太子本人,只是聽起來沒有那麼難聽罷了。
可此時還能如何呢,他只能磕頭謝恩,若非如此皇帝下一個要處置的便是他自己了!
太子總歸還知道傾注,只是一味的下跪認錯,以求皇帝的寬恕。
皇帝看著太子,但願今日能叫他長長記性,儲君之路,不是那麼一帆風順,也不是那麼肆意妄為的,即使登臨高位,如此行事,也必將招致臣民討伐。
太子戰戰兢兢的從御書房出來,伸手擦了擦頭上的汗,就好像剛剛從生死邊緣上撿了一條命回來。
這從小長大的宮室,如今看來,不知為何卻有幾分陌生,御書房裡,九重宮闕,坐著的是他的皇父。
可,那先是天下的皇,然後才是他的父親。
太子嘆了口氣,踏著正午毒辣的太陽,慢慢的離開。
“殿下,回東宮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