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,銅峽城上的戰況越來越激烈。
總體來說,大皇子一派的人手佔據了上風,因為大皇子一派所有的人都集中在西面城牆。
而二皇子的人卻是分散在四面城牆,想要從各出城牆到西城牆支援,需要不少的一段時間,而且,南面因為三皇子的存在,並不能把兵力全部調空。
畢竟,二皇子也無法判斷老三會不會突然再殺個回馬槍再重新殺回來。
現在的西面城牆上,大皇子的人馬已經逐漸控制了這邊的廣大區域,從城下攀登上來的軍士越來越多,而二皇子一邊的人馬也在源源不斷地趕來。
很快,他這邊的劣勢也在逐漸扳回,雙方的戰鬥陷入了白熱化階段。
彼此之間都有了不少的死傷,許多屍體堆積在城牆上,廝殺正熱。
小山上,三皇子看著城中的這一幕,拳頭緊緊握著。
他在判斷著,什麼時候出手,更能容易控制住局勢,制止這場衝突,而又能夠讓那些軍士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厭惡大夏的內部戰爭。
讓他們能夠在停下戰鬥之後,去思索什麼是對的,什麼是錯的。
從而心裡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。
三皇子之所以臨時決定不趕回潁州城去救援趙二虎的小隊,又能夠提前預判銅峽縣城上發生的這場戰爭,原因便是他得到了唐僧的神念傳音。
但是,唐僧所說的內容並不多,也僅限他現在所知道的這些。
至於更多的戰況,唐僧都沒有說。
唐僧要給三皇子獨立思考並自主決策的機會,而不是一味地由自己來主導這場局面。
包括唐僧在內的很多人都清楚,想要重建富強的大夏,絕對不是簡單的事情,想要不流血犧牲是絕對不可能的。
問題的關鍵便是,流多少血,犧牲多少人。
畢竟大皇子和二皇子一派,為了最終爭奪大夏的江山,已經做了多年的佈局,想要那些人改變主意,光是憑藉施行仁政是不可能的。
即便大皇子和二皇子死了,也會有四皇子、五皇子被強行推出來,畢竟先皇還是比較能生的,光是兒子就生了二十八個。
這已經不僅僅是大皇子和二、三皇子之間的爭奪,而是幾大利益集團之間的爭奪。
之所以最初他們選擇了大皇子和二皇子,只是因為他們具有更大的優勢,甚至連親情一類的東西,都是次要的。
而三皇子的優勢最小,所以支援三皇帝力量最弱,人數也最少。
但是現在不同了,支援三皇子的人中,有了唐僧。
這就是絕對的優勢。
但是,唐僧並不想讓三皇子成為一個傀儡一般的皇帝,畢竟他總是要離開這個小世界的。
所以,從現在開始,唐僧就試著鬆手,儘量減少他在這一場大夏國主之爭中的影響。
他要讓三皇子儘可能多地憑藉著自身的實力,完全控制住大夏的局勢。
他所能做的的,最多也就是給三皇子提供一些訊息,然後在重要的節點上給予一些決策。
當年僅僅是這些幫助,對三皇子來說也絕對相當大的助力了。
三皇子的身邊,林闊海等人也在關注著城中的狀況。
甚至小山下的人,也反應過來,從小山上三皇子這邊的情況,他們判斷出來,肯定城中出現了什麼變故,才引起三皇子等人的關注。
這些人知道軍紀的嚴明,沒有得到命令,他們是不可能貿然登上小山的。
他們只是在山下留意關注著山上的情況,默默地注視著三皇子等人的動靜。
畢竟,從他們所在的位置,是看不到銅峽城中的情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