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時的三皇子勒住戰馬,在薄薄的夜色中,接著微弱的月色看向了銅峽城上。
因為這座縣城緊鄰大山而建,所以與其他縣城,甚至與潁州城都有所不同,這裡的建築材料都是選用的大塊方形青石。
而且規格不下於潁州城。
這樣的一座大城,其實是大夏國的軍士重地。
是大夏對大晉國軍事防禦的第二道要塞。
大夏流行著這樣的一個說法,就是南有三關,北有銅峽。
三關自然是之龍虎關,浮雲關和紫金關,而北有銅峽說的就是這個銅峽縣城。
按照建城的規模,這裡完全可以稱作是一個府城,但是因為是軍事重鎮,以軍隊為主,普通百姓數量遠遠達不到一個府城的人數。
因而這裡始終沒有改縣制,縣城中的地方官也僅僅是處理本縣的地方事務,而職權最大的則是軍事長官。
身為皇家的三皇子,秦風自然對這裡很是熟悉。
這裡通常情況下,人馬的配備至少有三五萬人,戰時還會增加駐軍。
如果前方三關吃緊,這裡可以派兵前去增援,若是實在不行的話,三關失守,那三關的人馬可以退到銅峽縣城建立起第二道防線。
可以說,這是大夏國的第二道國門。
有著大夏第一縣之稱。
而三皇子此時所看的方向,正是銅峽縣城高大的城牆上。
上面有著密密麻麻的守軍,一眼望去,人山人海。
城頭上飄揚著一杆黃色的大旗。
這面大旗曾經飄揚在浮雲關上,但是現在卻插在了這裡,正是二皇子的大旗。
不但大旗飄揚在這裡,而且,二皇子本人也在城頭之上。
此時正站在大旗下,向三皇子這邊眺望。
他的身邊是一個甲冑齊全的將軍,三皇子也認識這個人。
叫雲正剛,是駐守銅峽縣城的主將,宰相雲從的兒子,正是二皇子的死忠。
“果然如自己猜測那樣,二哥果然守在這裡,恐怕是想在這裡阻擊自己和大皇子之後,率領銅峽縣的守軍殺回京師,與雲從裡應外合,夾擊鎮國將軍啊!”
三皇子看到城上的架勢,已經有所判斷。
直到現在為止,他還不知道宰相雲從已經死去的訊息,更不知道鎮國將軍也步宰相後塵,被唐僧幹掉的訊息。
甚至,他以為唐僧已經離開自己,不知去了何方。
只是留給了他青川營和敢死營,讓自己帶著這些家底獨自打拼了。
放眼望去,他大體判斷了一下,城上可以看到的守軍大約有三四萬人,但這僅僅是城上的人數。
縣城中的守軍肯定不會全部到城上去,必然有不少人駐紮在城內的軍營中,這一部分人到底有多少,就無法準確判斷了。
“看樣子,大皇子並沒有抵達這裡!”
看了看周圍的情形,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大規模的戰鬥。
而二皇子在返京的途中,卻是走在大皇子的前面,既然二皇子到了此處,就絕對不會讓大皇子順利透過。
那麼就是說,大皇子不是繞路而行,便是還在自己的身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