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見著,車騎將軍府府衙內的涼州軍文武,似是明白了自己的想法,李牧心下甚為欣喜。畢竟,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,是極其不容易的事!
只要,諸葛亮、蔣琬、張既他們,能懂得自己的想法,儒法共治天下的治國思想,就有得以實行的可能!我八我
“諸子百家中,能稱得上名號的,或者說,其中最有成就的,不過是一十二家,分別是……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兵家、法家、陰陽家、縱橫家、農家、名家、雜家、說家、醫家。”
“這一十二家中,儒、墨、道、法四家的主張,關係著天下社稷的治理思想。這四家的思想主張,有利有弊、有好有壞,不可偏信一家!”
“周朝末期,春秋之時,正值禮樂崩壞之時,孔子提出了‘克己復禮’、‘仁治天下’的主張!如今,大漢王朝早已是風雨飄搖、日薄西山,以世家豪強為主導的門閥制度,為禍天下社稷,百姓日趨貧寒、食不果腹、民不聊生、苦不堪言!”
“所謂是……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!如此亂世烽煙之時,世家豪強坐擁高宅、豪財,卻置黎民百姓的生死於不顧!究其直接原因……不正是因為……察舉選官的弊端所致麼?究其根本原因,不正是因為……世家豪強徹底掌控天下言論所致麼?”
“故而……我才要重啟諸子百家,再現百家爭鳴的盛況。透過百家爭鳴的方式,讓諸子百家的思想,來規化現在、還有往後的天下思想!”
“儒家治國之道,主仁;法家治國之道,主嚴。同樣,這兩種治國之道,都是有利有弊。若能將這兩種思想糅合起來,往後的治國之道,定會更為趨於完善!”
“畢竟,‘人治’天下的變數太大,若是遇到昏庸無道的君主、遇到奸佞無德的將相,黎民百姓必將是飽受其害。若是‘法治’天下,便能在一定的程度上,遏制天下社稷的、墮落!”
“諸位……以為呢?”
李牧面帶喜色的踱步於大廳中央,一臉慨然的朗聲說道。
“主公英明!”
值此之時,眾人已是明白了自家主公的心中所想。眾人皆是深以為然的齊聲回道。
“主公!儒法共治天下的主張,著實可行,若真能如主公所言,未來的天下社稷,必將是更為強盛、繁榮!”
諸葛亮輕搖著手中的羽扇,神色中有些凝重的沉聲說道:“只是……數百年以來,儒家思想早已是深入人心,又是越發的根深蒂固。若想要淡化儒家思想的治國之道,只怕是……頗費時日!”
諸葛亮話音剛落,蔣琬、鄧芝、李恢等文臣,皆是深以為然的齊聲附和道:“主公!中軍師將軍所言……確乃我等之顧慮!”
“諸位所慮甚是!”
李牧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,旋即,面帶笑意的朗聲說道:“正如諸位所言,淡化儒家思想的治國之道,最終實現儒法共治天下社稷的宏圖……絕非是一蹴而就之事!不過……我已想好了對策!”
“還請主公明示!”
蔣琬和諸葛亮對視一眼,隨即,一臉振奮的恭聲詢問道。
“既然,要推行儒法共治天下社稷之道。那麼,在涼州軍治下的私塾、官家書院,皆需教授儒法相關的知識。此外,當在整個涼州軍治下,宣傳儒法共治之道的思想!當然,僅憑這兩道措施,其收效雖有,卻不甚重大!”
“雖然,在我涼州軍治下,士農工商的地位,差別不甚重大。但是,不管是士人階層,還是黎民百姓階層,依舊是心生嚮往為官之人!”
李牧環視著大廳內的眾人,一臉肅穆的朗聲說道:“既如此……往後,我涼州軍想要選拔為官之人,不再用察舉選官之途,而是用……科舉取士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