涼州軍中的其他人,或許不知道文丑的為人脾性,李牧卻是心下了然。文丑武藝了得,確乃當世之猛將!不過……文丑的統兵能力,卻是不怎樣。再者,文丑性格急躁,又是魯莽、冒進,著實是匹夫之勇!
對付像文丑這樣的莽夫,就是要用計謀,來慢慢的折磨他、打擊他。這樣的莽夫,一旦失去理智,便就是無用之輩!
“文丑匹夫!”
李牧思慮一番,心下已是有了定策。當即,李牧從垛口處探出身子,一臉笑意、語氣中盡是嘲諷的呵斥道:“像你這般的無能莽夫,有何資格……同本侯麾下的大將……決一死戰!”
“馬孟起是懦弱無能之輩!”
乍聽得這般的蔑視之言,本就是鬱怒不已的文丑,此時,愈發是顯得恨怒難忍。當即,文丑抬起手中的長槍,指著李牧所在的方向,嘶聲怒吼道:“爾等涼州軍……盡是膽小如鼠的無能之輩!”
“文丑!像你這樣的無名小卒,不配與本侯麾下的大將交手!你且……乘早退下吧!莫要在兩軍陣前……丟人現眼!”
李牧不疾不徐,一臉笑意的沉聲說道“況且,據本侯所知,據我涼州軍將士所言,冀州軍中……能稱得上武勇蓋世的人,也只有……顏良一人而已!本侯從未聽過……你這文丑的名聲。”
“李牧賊子,你休要口出狂言!”
聽了李牧滿是蔑視、盡是嘲諷的話,僅僅是一瞬間,文丑便被氣得差點七竅生煙。恨怒難忍的文丑,當即,馳馬上前幾步,嘶聲怒吼道,“爾等涼州軍的烏合之眾、懦弱之輩,也只敢瑟縮在城上。爾等若真是有本事,何不出城,再與本將一決勝負!”
“顏良若是身在此處,本侯或許還能懼怕他三分!”
李牧又是出言奚落幾句,旋即,一臉笑意的朗聲打趣道:“至於你文丑的名聲……本侯聞所未聞!本侯奉勸你這無知匹夫一句……早些同你的主子袁本初……俯首帖耳的投降於本侯。否則……待本侯攻下汲縣城之時,便將用你這莽夫的頭顱,來祭奠本侯的帥旗!”
值此之時,接連被李牧所羞辱的文丑,直覺得……恨意彌心、怒氣貫胸。隨著李牧的連翻辱沒文丑,文丑快要徹底的喪失理智了。當即,文丑一臉恨怒,神色中盡是恨怒的成聲喝道。“久聞……你李牧的武勇冠絕天下,無人能望其項背。今日一見……也不是如此!李牧……你若是有冠絕天下的武藝,何不出得獲嘉城,與我文丑……一決高下!”
“文丑匹夫!”
李牧心下冷笑連連,面上亦是帶著笑意的沉聲打擊道:“你這賊子……連給本侯提鞋的資格都沒有,還妄想著同本侯一較高下。當真是可笑至極,著實是痴心妄想!文丑賊子,你終其一生,都不是本侯的對手!你若是識時務,知進退,便早些逃回冀州!否則……待本侯攻破汲縣城之時,定要用你這賊子的頭顱……來祭奠本侯的軍旗!”
若是論嘴皮功夫,縱然……就算是有十個文丑,也全然不是李牧的對手。一時之間,文丑被李牧的話,說的是無言以對。
好半晌之後,文丑才找回一絲理智。值此之時,身處獲嘉城外的文丑,依舊是鍥而不捨的叫陣。可是,任憑文丑怎樣出言相激,涼州軍都未派出一兵一卒……出城迎戰。只是,時不時地……獲嘉城上的涼州軍兵士,也會回應著對罵幾句。
一眨眼的功夫,便是過了半個時辰,眼見著,涼州軍依舊是無動於衷,依舊是未有出城決戰的打算,文丑心下雖是不甘,卻也只得無奈的走了。
文丑在咒罵涼州軍的同時,心下也在埋怨著郭圖、許攸、辛評三人。原來,正是因為……袁紹聽取了郭圖、許攸、辛評三人的進言,這才起兵從汲縣城而來,文丑出馬叫陣的事,也是因為郭圖、許攸、辛評三人的主意。
……
正如李牧、徐庶二人的先前所言。昨日,撤兵回汲縣城的袁紹,連忙召集郭圖、許攸、辛評、沮授、文丑、麴義、張郃、高覽等人前來,商議著……該如何挽回大軍計程車氣,該如何穩定冀州軍大軍的軍心。
冀州軍眾人,經過一番唇槍舌劍、相互攻訐的商議,最終,定下了決策……自汲縣城,主動出兵攻打獲嘉城,來挽回大軍計程車氣,來穩定全軍的軍心。
其實,這所謂的出兵決策,全是由郭圖、許攸、辛評三人,提出來的。沮授、張郃二人的想法……並不是要出兵攻打獲嘉城;而是……堅守汲縣城、共縣城一線,以逸待勞,等待著涼州軍前來攻打汲縣城。屆時,冀州軍可進行防守反擊。
但是,袁紹還是選擇了……聽取郭圖、許攸三人的建議。只因為……袁紹更為信任於郭圖、許攸、辛評三人。不管是……沮授、張郃二人,如何的力諫袁紹……莫要出兵攻打獲嘉城。可是,袁紹依舊是我行我素,終是未能採取沮授、張郃二人的建議。
此番,出兵與涼州軍決戰,袁紹留下了不受重用的沮授、張郃二人,令他二人駐守汲縣城,以防涼州軍所突襲。
……
自文丑回到冀州軍軍陣後不多久,突然,獲嘉城外的冀州軍陣中,響起了號角聲、響起了鼓聲。
號角聲、戰鼓聲傳來的那一刻,獲嘉城上的李牧、趙雲、徐庶、傅僉、馬鐵五人,心下已是再清楚不過了,冀州軍是要準備……強行攻取獲嘉城了。
水來土掩,兵來將擋!
其實,冀州軍想要同涼州軍決一死戰,李牧、趙雲、徐庶幾人,心下是很樂意的。畢竟,強行攻城的時候,防守一方所付出的代價,要遠比主動經過攻城的侍候。
很快,在震天動地的號角聲、戰鼓聲中,冀州軍的十數個攻城方陣,用著不急不慢的速度,正朝著獲嘉城東門而來。
獲嘉城上的李牧、趙雲、徐庶幾人,面沉如水的看著城外,眾人的面上,盡起化不盡的濃濃戰意!
大戰,一觸即發!
 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