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牧心下思忖到,若袁紹和曹操真的像歷史上一般,要進行最後的決戰,那無論如何,自己都要橫插一腳,絕不能讓他們其中的一人壯大,而後再與自己分庭抗禮!
“元直!”
李牧心下思慮已定,當即看著徐庶的方向,詢問道:“不知……袁紹、曹操兩方,可有動兵的舉動?”
“根據從冀州、兗州傳來的情報,袁紹、曹操雙方,只是互相攻訐一番,並沒有要大動干戈的意思。”
徐庶將自己所掌握的情報,娓娓道來,“眼下,袁紹和曹操之間的罵戰,業已結束!兩方的關係,也處在不好不壞的境地。還有就是……冀州和兗州的交界處,袁紹、曹操雙方,並未屯下重兵!”
“自古以來,戰場之上,既沒有永遠的盟友,也沒有永遠的敵人!”
李牧思慮一番,旋即,一臉篤定的朗聲說道:“若是所料不差……袁紹、曹操雙方,之所以會選擇……摒棄前嫌,息事寧人,是因為……懼怕我涼州軍坐收漁翁之利!”
“主公所言有理!”
“如今,公孫瓚、陶謙兩方勢力,與劉備親善;袁紹和公孫瓚、劉備兩方,勢必已呈不死不休的局面;曹操和袁紹、劉備雙方都有些嫌隙!”
“眼下,關東的局勢已是比較明朗,袁紹、曹操、劉備三人,已成三足鼎立之勢。這三方勢力中,沒有任何一方,可以在不依靠其他勢力的協助下……而剿滅另一方。”
諸葛亮輕搖著羽扇,不疾不徐的接過李牧的話頭,隨即,朗聲說道:“以亮所見,我等應盡最大的可能……維持住眼下的關東局面!關東的三大諸侯,若能……長此相互制衡,對主公有百利而無一害!”
“主公!孔明所言甚善!”
諸葛亮話音剛落,龐統深以為然道:“關東諸侯中,若沒有新的霸主出現,來年之後,我等便可安心的攻取荊、益兩州。除非……關東諸侯會聯合成一股力量……來攻取關中!”
“孔明、士元所言,正合我意!”
李牧點了點頭,旋即,一臉肅穆的沉聲說道:“袁紹、曹操、劉備三方中,若有其中的兩方,要是聯合起來,想要攻取剩下的一方,那麼……我涼州軍便出兵襄助……那弱小的一方!諸位……以為如何?”
眾人深以為然的齊聲回道:“我等附議主公所言!”
“元直!”
李牧看著徐庶的方向,朗聲詢問道:“不知……荊州劉表、荊南孫策、淮南袁術,還有……揚州的劉繇、王朗、嚴白虎等人,可……有何異動?”
“如今,孫策已成氣候,劉表無力南下荊南,只能守著荊州的南郡、江夏郡。不過……劉表似是知曉主公會遲早……南下荊州,便和孫策達成了攻守同盟!”
“根據從荊南傳來的情報,自從……孫策在江夏郡雲夢渡兵敗,後又回到荊南後,因為容貌被毀的事情,曾消沉了一段時間。
或許……孫策是命不該絕,在周公瑾的勸說之下,孫策又重新振作了起來。
就在主公南征漢中之時,孫策聽取了周公瑾的建議,從荊南長沙郡出兵東下……一舉討平了揚州豫章郡,並將豫章郡太守朱皓(朱儁的長子)斬。
眼下,孫策已停下了東進揚州其他郡縣的兵鋒,此人正在豫章郡厲兵秣馬,意圖來年之後,再攜大勝之勢,前去平定整個揚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