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城府衙!
“二哥,如今,黃祖敗退漢水以南,我等已是與荊州劉表交惡。以靜所見,二哥可修書一封送於劉表,藉此緩和兩家關係。”
“再者,眼下當務之急,乃是儘快返回長沙郡。以靜愚見,我等不可再經襄陽南下,大軍可繞道江夏郡回長沙。”
孫靜朝著孫堅施了一禮,一臉凝重的說道。
“三叔父此言差矣!”
孫賁不以為然,朗聲笑道:“眼下,我軍兵鋒正盛、士氣如虹,更應揮師南渡漢水,進擊荊州州治襄陽。若得襄陽,孫氏霸業可成!”
“主公!”
黃蓋朝著孫堅施了一禮,朗聲說道:“劉表不懂軍略,荊州更無將才!如今,敵軍又是大敗而歸,人心不穩。屬下以為,伯陽公子所言甚是,我軍應揮師兵進襄陽!”
“屬下附議公覆所言!”
韓當接過話頭,朗聲說道。
“經此一戰,我軍可戰之力,僅餘四千餘人。再者,軍中並無攻城器械,又如何能攻的下襄陽城?”
程普思慮已定,連忙上前施了一禮,沉聲勸誡道:“主公!幼臺所言最善!大軍應儘快繞道江夏……返回長沙!”
孫堅善於用兵,心下自是清楚,若不能野戰殲敵,襄陽城是絕不可能攻下的。不過,孫賁的話不僅有幾分道理,而且,襄陽城這塊肥肉的誘惑力太大了。
“諸位所言,各有道理!”
好半晌之後,孫堅一錘定音道:“大軍南渡漢水,試攻襄陽城數日,若不能勝,我軍再南撤長沙!”
“二哥……”
“我意已決,三弟休要再勸!”
還不等孫靜出言相勸,孫堅擺了擺手,沉聲說道:“即刻傳令大軍,準備南渡漢水吧!”
孫賁一臉興奮的出了府衙,前去準備。孫靜、程普心有不甘的施禮告退。黃蓋、韓當並未深思,亦是跟著出了府衙!
孫堅拿出傳國玉璽,一邊婆娑著,一邊喃喃自語道:“若天命真在孫氏,請上蒼助我孫堅一臂之力!”
……
再說,黃祖帶著數百人逃出了樊城,一路南下渡過漢水,又經過鄧縣,來到襄陽城。
劉表得知黃祖兵敗的訊息,當即大驚失色,連忙傳蒯良、蒯越前來商議對策。
蒯良、蒯越二人建議劉表,派出能言善辯之士,前去同孫堅講和,放孫堅所部過襄陽、南下長沙。
黃祖當即反駁二蒯,進言劉表,率兵出襄陽,同孫堅軍決戰。或許是因為兵敗的恥辱,或許是其他原因,劉表採納了黃祖的提議。
同一天,劉表派黃祖前往南郡宜城、中盧、邔國等地調集兵士。
188年十二月初十,孫堅所部渡過漢水,經過鄧縣,來到襄陽城東門。
“董卓禍亂朝綱、為害天下!劉景升!你身為高祖後裔,不思扶保先祖基業,不念陛下隆恩,反與董賊沆瀣一氣,頓兵於襄陽城!”
“他日,你命歸九泉之後,有何臉面去見大漢列祖列宗?”
“今番,我孫堅率兵南下,只為得返長沙。你劉景升罔顧同僚之情,出兵阻我,是何居心?”
孫堅馳馬來到城下,鞭指劉表,厲聲呵斥道。
“孫文臺!你先是竊取國之神器!如今又兵圍我襄陽城。你分明是居心叵測、妄圖鳩佔鵲巢!”
只一瞬間,劉表已是滿面赤紅、羞愧難當。劉表強行穩了穩心神,底氣不足的反駁道。
“劉景升!你若是開城投降,我孫文臺自不會虧待於你。如若不然,襄陽城破之時,便是你劉景升身異處之日!”
如今的孫堅,再無半點心虛,當即抽出松紋古錠刀,指著劉表,沉聲威嚇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