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人渾身激動的顫抖,這就等於開了小灶啊。
文華殿中,
嚴成錦想和朱厚照商量正事,見四處無人,才對朱厚照道:
“新皇知道,翰苑積壓了有多少翰林?”
“三百五十餘人?”
翰林官,分為修書和起草詔書。
侍奉翰林和編修官,透過翰林學士的考試後,才能到地方為官。
“臣想立一道律法,年逾五十五者,需致仕歸鄉。”
大明沒有退休制度。
是透過吏部的年間大計,來刷選官員,讓許多年輕的翰林,等不到做官的機會。
“原來你想吏治。”
朱厚照眨了眨眼睛,若按五十五歲為標準,不知多少大臣要致仕。
“父皇恨不得用到入土為安,朕很難辦呀。”
“若不這樣,許多年輕的官員,就沒有被重用的機會。”
諸如馬文升被重用時,已經四十多歲了。
……
成賢街,河邊。
鐵打的棋盤,流水的下棋人。
太上皇弘治的棋藝小有名聲,許多天南地北的儒生,慕名來下一盤。
能勝他者,少之又少。
他覺得下棋有趣,能從儒生口中聽到對朝廷的評判。
多日下來,收穫頗豐。
真正的帝王之道,他認為有兩種。
一種是自上而下,天子頒佈法令,讓天下百姓不得不順從,稱為暴政。
一種是自下而上,天子從百姓的需求中,總結出“道”,再以頒佈法令,回應和滿足百姓的需求,稱為仁政。
“這樣的道理,只有到了寡人的境界,才能領悟出來吧?”
太上皇弘治一邊執棋,一邊陷入沉思中。
忍不住想把領悟的帝王之道,告訴厚照,等這盤棋下完,他就回宮。
“爺,宮裡又出事了。”
蕭敬手合在太上皇弘治的耳邊,輕聲說了一句。
這幾日,太上皇似乎在躲著諸公,將權力交給新皇。
可新皇似乎又闖禍了……
“你是說,年滿五十五歲的官員,都要致仕?”
太上皇弘治轉過頭,目光逐漸有些銳利。
身在福中不知福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