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東陽頷首:“若罪名落實,出兵便師出有名,臣亦以為可先審理。
太上皇弘治深吸一口氣,將疏奏拿在手中。
“待寧王的輔臣押入京城,交由都察院審理。”
嚴成錦不想審理此案:“都察院的部務繁雜,不如交給大理寺和錦衣衛審理?”
一旦接手,必定要給朝廷一個交代。
諸公面色平靜,似乎早就預料到了般。
刑部尚書常元僖心中高興,能查清此案是大功一件:“不如移交刑部。”
大理寺寺卿也道:“大理寺亦可協同徹查。”
二座司法衙門爭先恐後,能解開此事,就是大功一件,嚴成錦居然不要。
百官輕嗤一聲。
……
南昌城,寧王府。
寧王朱宸濠死死盯著朱拱樤,寒冷的聲音苛責:“誰讓你傳本王的名義入京?!”
下一刻,他又轉過身來,怒不可遏指著唐寅:“還有你,敢仿本王的字跡,殺了!”
他不想押解王府的謀士和輔臣入京。
但疏奏已經傳入京城,被迫言出必行。
朱拱樤認真道:“南京守備成國公執掌二十萬兵馬,裝備精良,遠比寧王府的販夫走卒強壯。
且京中,有那位大人在,父王請再多謀士,此事也是死局。”
自古起兵能成,皆天時地利人和齊聚。
百姓不堪王朝壓迫,起兵是順水推舟。
如今,天下各事欣欣向榮,除了南昌城,其餘各地的百姓少有反心。
百年之內都無起兵的機會。
朱宸濠瞪大眼睛看著朱拱樤,眸中隱有淚光浮現:“你何時、你何時投靠嚴成錦?”
“入京時,此人能在京中平步青雲,並非是攀附太子,父王若起兵,只是自尋死路。”
“將他們二人押下大牢!”
等朱拱樤和唐寅被押下去後,張百齡上前問:“王爺,那些田地就白送給朝廷了?”
養兵千日用兵一時。
還未起事前,十幾萬兵馬要養著,沒了田地,鄱陽湖中的賊匪難養。
“先歸還,只要朝廷不查出來,日後還能買回來。”
……
霸州,文定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