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城比京城貧苦,滿城又比新城貧苦,漢中和大帽山又比滿城貧苦。
百姓才想去京城安家立業。”
大帽山,就是後世的港島,屬於新安縣管轄,現在還是漁村。
越窮越造反,否則日子無法過下去。
在京外百姓眼中,京城或許是天堂。
政令如何令天下脫貧,嚴成錦也很難告訴朱厚照。
朱厚照深吸一口涼氣:“老高,你有何主意便說吧!”
“撥發國庫銀兩,在各府州興辦朝廷的私塾,不收百姓錢銀。”
“本宮也正有此意,可哪裡來這麼多銀子?”朱厚照知道識字的重要。
連宮中的小太監,也是讀過書的比沒讀書的更有用。
嚴成錦未回答他,免得錦衣衛傳入諸公耳中。
義務教育是第一步,大明的識字率比各朝代高。
連女子也可以教孩童識簡單的字。
教育,便是治理盛世的開端。
……
紫禁城,奉天殿。
太上皇弘治看見御案上的疏奏越來越多,不由問蕭敬道:“厚照呢?”
“和嚴成錦出宮了,似乎去了房山。”
蕭敬還沒有收到最新的訊息,不敢妄自稟報。
李東陽道:“陛下近日閱奏了,可速度依舊是極快。”
朱厚照看過的疏奏,諸公要複閱一遍,有些私事不在朝堂上議。
蕭敬正要出門打探訊息,卻遇上了朱厚照和嚴成錦。
太上皇弘治板著臉:“又翻宮牆去哪兒了?”
“去了新城,京畿外百姓與京城相差千里,兒臣見識了一件奇怪的事。”
弘治面色微動,問道:“何事?”
朱厚照微微躬身:“兒臣看到,京畿外有貧民請私塾先生,竟只是為了入京城謀生,如今京城富庶,多地貧苦。
見過京城富庶的百姓,回到原籍傳謠,說朝廷偏袒京城百姓,激起了民憤。
故貧苦之地的逆賊造反,百姓一呼百應。”
蔣冕看向朱厚照,還是有些心驚。
嚴成錦僅是帶朱厚照出去京城一趟,竟能知曉如此多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