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殿中有些安靜,百官有些可憐的看向毛紀,臨需上任。
弘治皇帝開口:“九邊兵庫和京營兵庫的兵備,毛卿家加緊督造。”
“陛下,如今無戰事,過一二年再督造也不遲,屯於兵庫中,也是生鏽。”毛紀道。
諸公眸中微動,聽出毛紀的深意:這活幹不了。
經濟一蹶不振,府庫銀子不多,哪來銀子造這麼多兵器?
張敷華道:“韃靼雖然收復了,九邊暫時得以安寧,但也要儲存一定兵備,以便不時之需。”
至少要打造三成。
工部,值房。
毛紀命人把工部的主簿和郎中叫來:“陛下要督造兵備,可國庫又不撥銀子,諸位以為如何處理?”
眾人交換眼神,沒有銀子怎麼幹活。
就算礦石不要銀子,工匠總要吃飯吧?
宋景微微抬頭:“毛大人不妨去找嚴大人問問?”
良鄉衙門的府庫,或許藏有銀兩,可以從良鄉借銀子。
毛紀明白宋景的用意,朝廷向良鄉商會借過兩次銀子,都沒有還呢。
帶著兩塊精雕的硯臺,來到都察院值房。
鄭乾走進來稟報:“大人,毛大人來了。”
不用問也知道,是來借錢的,嚴成錦頭也不抬:“不借。”
毛紀等在值房外,聽到嚴成錦說不借,又羞又氣,這個傢伙就不能給本官一個機會?
不就是欠了兩次嗎?
還在乎多一次!
“鄭乾啊,在翰苑時,本官待你如何?”
在翰苑,從侍講幹到學士,不少官員在翰苑時,都是他的學生。
鄭乾躬身:“毛大人待下官不薄,但下官,不能違抗嚴大人的命令。”
毛紀從袖口掏出兩個精緻硯臺,遞給鄭乾,拂袖道:“幫本官送進去,銀子就不借了。”
片刻後,嚴成錦看了眼硯臺,繼續琢磨轉爐鍊鋼。
圖紙擺滿了書案,記錄大明現在煉製銅和鐵的方法。
淬火和鍛造的方法大抵相同,只是新增的原料和工序有區別。
還未下值,嚴成錦就吩咐人回府上拉馬車,去了房山。
“宋景和謝丕呢?”
張賢道:“近日理學院不講學,兩位都沒有來,不過,良鄉有了個厲害的匠人,大人要做什麼?”
嚴成錦說道:“煉製鍛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