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錢需十個銅板,相比坊間的藥鋪,便宜三倍。
可對於嚴嵩,是一筆不小的錢。
從腰間掏出藍色布囊,巴掌大小,倒出十二個弘治通寶,感激不盡:“大夫收好,敢問大夫,為何京城的書生,寥寥無幾?”
“在良鄉的藏書閣。”
嚴嵩心中大喜,起身作揖告辭。
與商賈車隊結伴進京,聽商賈說,良鄉有一座藏書樓,上至皇家典籍,下至坊間閒書,一應俱全。
是坊間藏書最多的書樓。
“有許多滿腹經綸的賢士可以請教,不知有無下榻之地?”
弘治十七年四月初,秋闈還有四個多月。
只剩兩個弘治通寶,嚴嵩打算,先到良鄉的牙行廂房,賒住一月。
再辦法賣墨寶,賺取月例。
車水馬龍的官道上,熙熙攘攘,官道的西邊,一座巍峨的樓宇,立於郊野阡陌中。
那就是良鄉藏書樓了吧?
嚴嵩尋到牙行大堂,深感羞澀:“學生想在貴店賒住一月,這兩個通寶,就當做是定金,掌櫃可否通融?”
京城裡的客棧和牙行,會免費為一些書生提供住食。
待到金榜題名,就能沾上官系。
牙行小二認識藏書樓有名的書生,見嚴嵩不似能考上的樣子:“店滿了,你若真有本事,就去藏書樓賣詩,賺了銀子再來開房。”
嚴嵩不明白,為何會有人買詩?
入了藏書閣一趟,他終於明白了。
要想有書看,就得先鬥詩,贏了,才能借到書籍。
書與坊間的書不同,有宮中大儒寫的註釋,每月更新,科舉臨近? 堪稱讀書人的備考指南。
商賈世家出身的書生? 甚至願意出五兩銀子買詩。
“不知我能不能賺銀子?”
嚴嵩從竹簍中拿出紙筆,學著其他書生? 在藏書樓前擺開。
每逢科舉之年? 是藏書樓最熱鬧的時候,朱厚照從宮中打馬趕來。
見有個書生? 在地上擺了一首詩,寫得還不錯。
“你寫一首多少銀子?”
“四分銀子。”嚴嵩咬咬牙? 羞恥地報出天價。
每日所賺銀兩? 除去買書和住食,還有一些盈餘。
一日積得一分,一年也有三兩六錢之數,可捎回家中。
朱厚照覺得划算:“給你兩分紋銀? 來半首。”
嚴嵩錯愕? 這人是傻子不成,算了,半首就半首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