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嚴大人送母親此物,只怕會引來爹爹不喜。”李清娥有些擔憂道。
“就算不送,李大人也不喜歡本官。”
嚴成錦忽然想立律法,在大明推行戀愛自由,不再受父母媒妁制約。
到衙門的禮房登記,就可以結成姻緣。
應該會被讀書人罵死吧?
嚴成錦道:“小姐,可否藉手一用?本官想量量尺寸。”
李清娥花容失色,聽聞嚴成錦的話,羞得兩頰微紅。
雖說父親不在府上,可下人還在周圍。
何能和風嬌大驚,想不到少爺,會說出這等傷風敗俗的話。
“前些日子,得了一塊青白石頭,不是上好的玉石,卻還算好看,想做成鐲子相贈。”
大明讀書人,流行送定情信物,玉石、銀飾或者木梳,用於睹物思人。
嚴成錦雖不喜歡這套。
但李清娥畢竟是大明人,要入鄉隨俗。
李清娥心知是定情,心中微動:“此物,要問過爹爹,小女才能收下。”
“無妨,本官會在家書中,向李大人提親。”
一陣輕風吹過,周圍的下人紛紛石化。
這是趁人之危,老爺在府上的時候,你怎麼不提?
嚴成錦看向李清娥。
自從弘治十一年登門,他與李清娥,相識三年有餘。
透過重重考核,是大明為數不多能與他結成姻緣的女子。
大明女子出閣早,十六就可以出閣。
三年前,李清娥就已經到了出閣的年紀。
為他耽擱三年,再不出閣,恐怕會在京城,招來閒言閒語。老爹在家書中也常催促,讓他早已成婚。
李東陽段位極高,但試著提提,也無妨。
………
奉天殿,
看到都察院只有五人,弘治皇帝眉頭漸漸皺起:“嚴卿家告假了?”
感受到大臣們的目光,方學思索片刻,微微躬身:“嚴大人似乎去了李府,命臣代為告假,這是疏奏。”
小太監拿著奏疏,呈上去給弘治皇帝。
弘治皇帝瞥了眼後,交到一旁。
“昨日,朕看到監察御史王士召疏奏,京城一連燒燬屋舍十餘座,災火實多,朕想在朝陽門外,引水修河渠,諸公以為如何?”
“臣以為可!”
京城若失火,後果極為嚴重,故有制,在京城設火甲。
但仍需要用修溝渠,讓百姓有近處可以取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