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成錦覺得奇怪,陛下向來主張裁減宮中官員,怎捨得新增人員,還主動挑選。
“宮中發生何事?”
文官搖頭道:“下官也不知。”
他如今只是九卿,距離真正踏入大明的權力中心,還差得遠。
陛下有要事,也未必會找他商議。
能代替陛下處理要務的人,只有內閣和六部。
嚴成錦從官帽椅上站起來,戴上帽子去奉天殿,朝中若有要事,陛下此時,定會在奉天殿商議。
“陛下,嚴大人求見。”
弘治皇帝微微抬眉:“朕剛命人,將預選御史送到都察院,他就來了,倒是聰明。”
內閣和六部大臣,面露愁容。
陛下召集他們來議事,但到如今,也沒有解法。
李東陽道:“此事與都察院亦有關係,不妨讓他一同商議。”
很快,嚴成錦走進大殿中。
只見,內閣和六部的大臣站在兩側,一旁有堆疊宛如墳頭的冊子,被丟在地上,顯然陛下都看過了。
哪裡傳回如此多疏奏?嚴成錦猜對了,陛下不是無故預選御史。
“陛下為何親自給都察院選派御史?”
弘治皇帝開口:“還記得四月前,朕要你徹查蜀地的一千二百餘官員?”
“陛下,難道,這些是方學傳回的疏奏?”
嚴成錦面色疑惑,方學為何不傳回都察院。
但很快,他從李東陽等人的臉上,猜出點端倪。
方學定是怕牽連他,所以將疏奏,全部送到內閣。
嚴成錦暗下給方學加分,成為王守仁外,第二靠得住的人。
“陛下,蜀地?”
弘治皇帝眼皮不抬,又丟了一封疏奏到地上:“方學傳回的疏奏,藏汙納垢的官員有七百餘人,清白的官員,僅有五百餘人。”
儘管只有一半,這樣的數字,也足以讓嚴成錦感到震撼,難道蜀地……
開了貪官培訓班?
但自開朝以來,只有朱元璋大肆屠戮過貪官汙吏。
洪武二十七年,朱元璋頒佈的大誥中定律,凡官員納汙,禍害百姓,絕不寬宥。
被凌遲、梟示、種誅,死刑棄市的官員,達到萬人。
嚴成錦疑惑:“陛下,方學可有在疏奏中說,為何如此多汙官?”
以方學的辦事風格,不會連這點也不稟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