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治皇帝目光灼灼,眼睛直勾勾盯著嚴成錦。
江南的生絲掉價了,嚴成錦買生絲做什麼?還有,為何生絲突然就掉價了,他想不明白。
“你買生絲做什麼?”
嚴成錦微微躬身:“臣想織造絲綢,等織機做出來,良鄉便會成為江南那樣的絲綢之地。”
一個時辰前,他還在良鄉發大米,卻被陛下召回宮。
嚴成錦早有意讓良鄉商會,入局絲綢生意。
想擠進十大商會,就要涉足大明的三大生意,絲綢、茶葉和瓷器。
但絲價一直居高不下,這樣做出來的絲綢,與徽商和晉商比,毫無優勢。
且絲綢生意都由晉商和徽商把持著,他想買,也買不到那麼多生絲。
眼下,正是入局的好機會。
弘治皇帝擔憂的道:“江南的絲價掉了,你就算織出來絲綢,也賣不出去。”
“陛下,若劉瑾能將大船奪回來,絲價還會漲的。”嚴成錦鎮定道。
就算是王守仁,也無法剿滅倭寇,剿了這批,還會有新的倭寇。
能解決倭寇的辦法,
唯有開海禁。
海外貿易有巨大的利益,且不提弗朗機和大食喜歡絲綢和瓷器。
最靠近大明的島國、琉球和朝鮮,都有巨大的商品需求。
他們的手工業極為落後,各項技術遠不如大明發達,需大明提供物資。
巨大的利益,會滋生一批批倭寇。
開了海禁,商人可以自由出入海外,進行貿易。
倭寇反而沒有存在的必要了。
此時,再有朝廷打壓,倭寇會很快消弱下去。
李東陽臉上的表情,漸漸轉為好奇,道:“這與劉瑾有什麼關係?”
嚴成錦想了想,道:“備倭衛與倭寇在東南交戰,引發了商人恐慌,等安定下來,絲綢價格自會上漲。”
這當然不是因交戰。
而是等王守仁從江南撤回來後,很快就會出現新的倭寇。
到時候,絲價定會大漲。
就看劉瑾多快把大船奪回來了。
內閣和六部大臣若有所思。
韓文愁著一張臉,江南三大商品價格都降了,必定會影響商稅的稅收。
“看來全靠劉瑾了。”
沒想到,朝廷派人去平倭,還會影響絲綢的價格。
這幾日,弘治皇帝和內閣六部,都留心江南呈遞上的疏奏,焦急地等劉瑾的訊息。
良鄉衙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