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介商賈,怎能讓他入宮來清算黃冊,若算錯了,該如何處置?戶部能臣濟濟,還是由戶部來吧。”劉健不放心。
既然要重查,就要得到準確的數字。
算錯一子,都是徒勞。
嚴成錦知道,謝玉不大可能會算錯,但也不能言之鑿鑿,向陛下保證。
正在這時,陳清卻道:“若有精通算學之人協助,臣想了會快一些,由臣督管,定會先看審計一番,再呈給陛下。”
“此人,算學有多快?”
嚴成基想了想,道:“半日可算出良鄉和房山的人口和田畝,他乃是考舉不中的老秀才,自幼就學算學。”
謝玉只用一個時辰不到,就算出來了。
但入宮難免會發揮失常,便多說了三個時辰。
“准奏,一府算完,先呈給朕,對比往年的耕地畝數,朕要看看,棄田逃亡的百姓,有多少人。”弘治皇帝早已想好了方案。
陛下此舉十分聰明。
看總數,只能看到人口和耕地少了,亦或者多了。
但十三道每一個府對比,就能看出到底是哪一個府縣多了,罪責可落到父母官上。
在後世,這叫責任細分到人。
嚴成錦微微抬頭,恐怕陛下也知道會有貓膩吧。
百官和嚴成錦想到一塊去了,面上掛著憂色。
良鄉,牙行。
謝玉算著酒坊的賬目,手指彈珠噼裡啪啦響。
雖是沒日沒夜的算著,可比他走商風餐露宿舒服多了。
還能賺到銀子,這種好事上哪兒感恩去。
“張大人,您怎麼來了?”
“朝廷召你入宮,清算黃冊?”
我謝大算盤的名聲,都傳到宮裡了?謝玉腦子像被人注了水浮起來般,輕飄飄的。
朝廷的旨意,那就陛下下的聖旨。
可他只從人群中匆匆瞥過陛下一眼,陛下怎會記住他?
張賢道:“此次,需入宮閉關清算一月,你要做好準備。”
繩尺製作簡易,很快就由工部派往十三道。
順天府的戶吏率先用起來,僅僅十日過去,各州縣鄉,就交上來了黃冊,呈到戶部。
陳清捋著鬍鬚,感慨:“本官再有一年,便致仕了,誒,如今不清查完全,如何敢致仕。”
若此時退出,定會被史官留在青史中,成為一生的汙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