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倒是有個辦法,三日之後,可見知結果。”
秦紘和馬文升目光閃過一抹驚愕。
上過前線才知道,三萬軍隊打七萬人,會有多吃力,縱然擁有城牆的優勢,也是雲泥之別。
李東陽低聲對著嚴成錦道:“無把握之事,莫要應承,以免延誤了戰機。”
彈劾焦芳的事,才過去兩日,言官們正盯著嚴成錦。
若此次失利,怕有不少人會彈劾,尤其是焦芳的門生。
弘治皇帝卻問:“你可知道,大同騎兵不如寧遠邊軍?”
想以少勝多,怕是不能。
“臣知道,若陛下准許,由宋景北上,此戰,或許還可以打。”
宋景從未上過前線,呆在都察院編修大明會典,恐怕難以升遷。
嚴成錦讓他北上,自然是要立軍功。
“打仗可不是寫彈章,耍耍嘴皮就能勝,若是打了敗仗,身後數十萬百姓,都要死於韃靼鐵蹄之下。”秦紘道。
韃靼人為控制大明人口,屠殺邊城百姓,並不奇怪。
“臣舉薦宋景!”嚴成錦堅持。
朱厚照躬身,正色道:“兒臣也舉薦宋景。”
宋景是他的勇士,朱厚照最高興的事,便是指揮手下的勇士打仗。
劉健拿不定注意,這次韃靼人攻打的,是孱弱的大同,不是兵強馬壯的三邊河套,實在難以斷定。
“命宋景北上,令英國公待命,若韃靼人突破大同南下,北上迎擊。”
弘治皇帝多加了一道防護。
…………
宮外,王恭廠。
嚴成錦和宋景一同站在硝石前,只有王恭廠,才能製備大量的火器。
“本官這次要製作的火器,十分特殊,它需埋於地下。”
“天下還有這樣的火器?倒是像石炸砲。”
曾鑑露出微微驚愕的面色,卻不懷疑嚴成錦的話。
而宋景,則是一副虛心求教的神情。
只有三日時間,嚴成錦要抓緊:“這張圖紙上的兩種火器,命匠人加緊製作。”
宋景看了眼圖紙,再看向製作方法。
第一門火器,所需材料,容易弄到,由碗口炮稍稍改良,便可製得。
唯獨這地雷,需要用到礬油,此物提煉起來有些麻煩。
嚴成錦道:“此物極為危險,要小心一些,一日為限,需將其製作出來,命匠人制作。”
方法皆寫在圖紙上,以宋景如今的火器造詣,應當不難。
此法,乃是天工開物上的記載。
有了地雷,韃靼人的鐵騎就不足為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