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興王倒是安分。
但西北絲路開啟後,絲價節節飆升,寧王賺了大把的銀子後,興王便不樂意了。
嚴成錦抽絲剝繭,歸結原因,還是他諫言開啟了西北絲路。
“陛下不知,謝丕出發時,臣已將理科的治水之法,寫在錦盒中,贈予他。”
錦盒中有三峽、長江、黃河的治水案例。
諸如修建堤壩、溢洪道、三峽移民。
弘治皇帝和李東陽等人面色驚愕,深深地看著嚴成錦。
“理科還能治水?!”
嚴成錦臉不紅心不慌,淡定道:“理科,是可以改變大明的學問。”
說錯了,不必砍腦袋。
趁機給理科打一波廣告,水治好了,是理科的功勞,治不好,謝丕的鍋。
穩賺不賠。
百官早已聽他說過這句話,不以為意。
“若謝丕束手無策,就由王卿家留在安陸州治水吧,此事,不僅事關安陸州百姓,也關乎興王請乞。
還請王卿家,莫讓朕失望。”弘治皇帝道。
王瓊微微躬身領命。
從奉天殿出來,
謝遷大步追上王瓊,跟他叨敘幾句,王瓊躬身:“下官有訊息,便命人隨急奏一併傳回京城。”
…………
安陸州,鳳翔宮。
一個與弘治皇帝長相頗為相似的中年男子,正襟危坐。
興王朱佑杬琢磨著,派人送急奏進京給太后,此時,正是請乞的好時候,又怕弘治皇帝不喜。
“以前也有洪水衝堤,但洪水退去,安陸州還是一塊寶地,王爺忍就忍了。
可如今,絲價、茶業、瓷器,一天一個價,賦稅不如商稅。
給太后一封旨意,興王府就能搬到江南去。”
興王妃見他猶豫不決,細細地分析道。
“謝丕呢?”興王看向王府的管家。
“去漢江治水了,聽聞徵召了許多力役,在開採大石頭,命人做了爐灶,要做混凝土……”管家道。
混凝土?
朱佑杬聽說過紅土黑土黃土,卻沒聽說混凝土。
若是謝丕治好了漢江的水,便沒有請乞的由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