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周彧走後,弘治皇帝仔細打量:“諸位能否鑑別這秦璽的真假?”
據史料記載,弘治年間出現過一塊真的玉璽,但卻被弘治皇帝誤認為是假璽。
應該就是這一塊了。
大明的探查和開採技術,並不發達,很難見到這麼大一塊玉石,得到這麼大一塊玉,傻子才會將它做成玉璽呢。
若有人造假璽造反,那應該收藏起來,等時機成熟後,再拿出來用才對,怎會獻給長寧伯。
且至今,坊間一點關於玉璽的議論都沒有。
最重要的是,這塊玉璽來自陝西!
嚴成錦經過仔細推敲,得出結論,這是一塊真璽。
蕭敬捧著錦盤,將玉璽端下來,劉健和李東陽等人仔細端詳。
“這玉璽的底座為四寸,坐獸為五龍,刻字乃是篆字,與書中記載的秦璽一致。”
“只是這新舊……臣對古玩知之甚少,不敢斷言。”
劉健和李東陽相繼說道。
弘治皇帝寄希望於曾鑑:“工部可有鑑別之法?”
曾鑑端詳這玉璽一圈,搖搖頭道:“工部善於督造,對於玉器,知之甚少。”
弘治皇帝和大臣們陷入沉思。
嚴成錦道:“陛下,請京城最有名的玉匠,一看便知。”
後世的鑑別方法,用頭髮綁在石頭上。
這種方法純屬扯淡,因為綁在假玉上,也燒不斷。
弘治皇帝有些疑慮:“坊間的玉匠可信?”
“坊間的匠人讀書甚少,未必知它是玉璽,卻能斷出此玉質的真假,以及它的朝代。
若鑑定為真玉,且為秦時之物,無需多問,就能斷定它是秦璽。”
玉璽乃是朝中之物,百姓未必知道長什麼樣,但玉匠卻能看出玉石的朝代。
片刻之後,弘治皇帝和劉健等人悉數出現在嚴府。
弘治皇帝和李東陽來過嚴府,倒是劉健和韓文等人第一次來,兩人四處打量,大開眼界。
劉健感慨道:“嚴大人一直住在這狹小破舊的院落中?”
弘治皇帝饒有興致:“嚴卿家清直得很!”
陛下明知後頭還有一座院落,卻還要如此誇他,看來…是真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