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行人走到刺蝟河上,弘治皇帝等人在看風景,顧佐卻趴下來。
他發現這一座大石砌成的橋,石頭之間的填料,是青白色的,還夾有碎石。
嚴成錦讓牟斌通知錦衣衛,把宋景和張賢叫來。
“竟沒用糯米灰漿?”
工部主事顧佐震驚地抬頭,在幾個主事的眼中,看到同樣的震驚。
他們在修膳過許多宮殿和橋樑,一眼就能認出來,不是糯米灰漿,按下去卻無比硬實。
“嚴大人,這是?”
宋景微微躬身,身為良鄉的總工程師,每天要對著無數的人講學。
面對弘治皇帝和大臣,也不會感到緊張。
反倒有點擔心的看向嚴成錦,怕被責備做得不好。
“這是混凝土。”
“真沒用糯米灰漿?”曾鑑蹲在地上,反覆摸著石頭間的縫隙。
“下官說過,理科是一門可以改變天下的學問。”
嚴成錦適當給理科打打廣告。
最震驚的,是工部的人,他們成日與材料打交道,深知此舉對大明有多重要。
“這混凝土,貴不貴?”曾鑑有些緊張地問。
弘治皇帝也看過來,要是太貴,就修不了長城,二千里的長度,縱然是想要安置流民,也有心無力。
“陛下和曾大人看看宋氏天工就知道。”
嚴成錦命人取來宋氏天工,道:“混凝土主要用石灰岩和高嶺土,京城有許多,唯獨煤炭要費些銀子。”
煅燒石灰和水泥,都要煤炭。
山西有許多煤炭,由坊間的商人開採。
良鄉還沒有插手煤炭的生意,所以,燒製的煤炭,都是買來的。
“這橋是何時修的?”李東陽問。
張賢躬身道:“良鄉的水路通船後不久,下官發現南方的商人過河需要渡船,就修了這座橋。”
河間府的商人來,如果不渡船,就要繞道去順天府,再從順天府來良鄉。
“這些石灰和水泥,在良鄉就有?”
弘治皇帝看完宋氏天工,大抵明白了這混凝土,是如何得來的。
石灰他知道,于謙還寫過一首詩。
唯獨這水泥,卻是頭一回聽說。
“製作石灰和水泥煙塵太多,臣命人關了,良鄉沒有水泥工坊。”嚴成錦道:“河套常年風沙,倒合適修建水泥工場。”
李東陽深以為然:“有此混凝土,遼東的長城也可以修一修。”
嚴成錦看向弘治皇帝:“臣報賬目時,並未將糯米灰漿的銀子報上,所以才報了二百萬兩銀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