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治皇帝露出若隱若無的傲意。
突然,
轟地一聲!
熟悉的爆米花開蓋聲音……傳遍宮中。
弘治皇帝的笑意凝固在臉上,李東陽等人微微低頭,避免陛下尷尬。
那太監嚇得面色蒼白,就為了一把米花,他欺君了啊。
“太子究竟在東宮做什麼?!”弘治皇帝有些怒了。
那太監跪在地上不停磕頭:“……奴婢該死,殿下在弄米花。”
弘治皇帝就知道,這孽子不會乖乖的讀書,但河套大勝,他在興頭上,便不追究了。
“先不管太子,說說這份捷報吧。”
李東陽等人看了捷報。
安定伯率軍斬殺了兩千多韃靼人,還斬了達延汗的二子,烏特。
重要的是,大明的心腹大患,火篩也在這次戰鬥中被斬殺。
實乃大功!
弘治皇帝臉上的笑容愈發濃郁:“安定伯擊虜有功,此戰斬殺了韃靼兩千多人,還給朕奪回了河套地區,傳朕的旨意,封安定伯為安定侯,鎮守延綏。”
沒有陛下的旨意,老爹不得輕易班師回朝。
封賞這種事,只能當兒子的代勞。
嚴成錦思索片刻,仔細推演:“陛下,如此給家父進爵,太輕率了一些,恐怕會引起言官彈劾。”
“嚴卿家覺得如何?”弘治皇帝笑問。
“眼下三邊總制一職空缺,不如就讓家父擔此重任,駐守三邊。”
侯爵還不如三邊總制。
爵爺一抓一大把。
軍功有了,爵位自然能升上去。
三邊總制只有一個。
這個位置說是三邊,實則統御九邊,乃是邊鎮最高的將領。
朝廷中,只有王越擔任過。
但王越為陛下不喜,沒有體現這個位置的軍權。
老爹則不同。
他受陛下信任,日後前途可至國公,集權於一身。
且如今,也算得上大明的軍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學家,諸多頭銜,快活成國寶了。
當一個人活成了國寶,他就有可能成為大明的一束光……
想想自己爹活成了一束光,他還挺光榮的。
弘治皇帝嘴角微微一扯。
若不是嚴成錦為官清正,嚴恪松又是個難得的儒將,他真覺得此父子有幾分私心。
李東陽沉吟片刻:“三邊總制不可空缺,如今能擔此重任的,也只有安定伯。”
劉健和馬文升微微頷首,點頭表示同意。
不管嚴成錦有沒有私心。
就眼下的局勢而言,的確需要新任的三邊總制,鎮守河套。
英國公駐守京營,保國公戴罪修長城,唯獨還剩一個嚴恪松和王越能與達延汗一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