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殿中,人人臉色擰巴,唯獨嚴成錦面色如常。
李東陽和劉健三人眉目緊鎖。
朝廷許久沒有興動如此大的工程了,動輒兩百多萬兩銀子,堪比一年的夏稅。
“只是安置流民,會不會太破費了一些……”劉健覺得這些銀子,花得有些不值。
兩百萬兩銀子,每天賑濟兩頓稀飯,夠荊襄的流民吃到死。
嚴成錦倒好,還讓流民去西北修長城,這不是多此一舉?
謝遷和韓文等人紛紛點頭。
“劉公說得不錯,敢問戶部,西北明初交上來的賦稅,與如今交上來的賦稅相差多少?”嚴成錦問。
韓文有些吞吞吐吐,弘治皇帝眉目冷峻,大聲道:“韓卿家說就是,何須遮掩。”
“這個……臣要去核實一下。”
說著,韓文大步退出大殿,片刻之後,又匆匆忙忙的趕回來。
“西北三邊的賦稅總和,若都折算成銀子,相比明初時,每年大概少了十萬兩左右。”
這十萬兩,是米糧加稅銀的總和。
明初時,韃靼人被朱元璋收拾得老老實實,不敢進犯。
西北相對安定,百姓不用逃亡,交的賦稅自然就多。
如今,韃靼人把西北當成自動取款機,沒事就來搶一搶,人都跑光了。
大明的稅賦按人頭收,沒有人,就收不上來銀子。
“兩百萬兩銀子,看似很多,卻很值,修好河套的長城後,可以抵禦韃靼入侵。
流民耕種田地,賦稅就能提升上來,朝廷再開放西北的茶馬易市,西北的商旅很快就會繁榮。
如此一來,既然能解決荊襄流民的問題,也可以解決西北之患。”
嚴成錦不緊不慢道。
進宮之前,他把這幾個問題推演了好幾遍。
如今,還沒有直接經濟損失這個概念。
韃靼人入河套擄掠一次,除了搶走牛羊和糧食,還導致良田荒廢。
這都是直接經濟損失。
“諸公以為如何?”弘治皇帝心中有了定數,不鹹不淡問一句。
“臣以為,不可行。”韓文道。
“陛下,臣倒以為可以修,此看眼下雖然無利,卻可以福澤後代,今後太子……”
李東陽說得隱晦,弘治皇帝卻也能聽明白,他不解決荊襄之患,今後太子就要解決。
看厚照成日吊兒郎當的樣……唉,修吧。
“此乃利在千秋的大事,朕也覺得有道理。”
弘治皇帝心中莫名一痛,屯了許久才有二百萬兩銀子,又敗光了。
“謝陛下恩典,只是修建長城,需人督造,防著韃靼人侵擾,不如就讓保國公督造長城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