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是詐屍了?
大臣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顯然在質疑這封疏奏的真實性。
若不是保國公權勢太高,言官們早就口吐芬芳了。
打了一天一夜死了三個人?你怎麼打的,用手打的?
蕭敬將疏奏唸完。
弘治皇帝長嘆一聲,質疑:“連保國公也誤報軍功了!”
“臣看未必,或許真的是三人。”王越繼續道:“這三人,應當是韃靼人的探子。”
韃靼料到京軍會來搜套,定會派出大批的探子。
所謂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。
知道明軍的動向,就能提前避開。
“不過,輜重的確是問題,即便尋到韃靼蹤跡,也追不上。”王越道。
李東陽等人頷首點頭。
輜重拖延行軍速度,又不能丟,若與大軍分開前進,被韃靼人截獲,反倒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加上風沙障目,京營並不擅長在戈壁草原作戰。
嚴成錦瘋狂的計算。
反覆檢查每條計策,如何提高輜重的速度,如何尋找韃靼的蹤跡。
一道不急不緩的聲音響起:“陛下,不如讓安定伯搜套?臣有一辦法,或許能提高輜重的速度。”
大臣們四處張望,找不到說話的人。
這才意識到,說話的,是都察院那個慎重的傢伙。
“說說看。”
弘治皇帝臉色微微一動。
“舉賢不避親,安定伯雖然是臣的爹,但臣一心為了大明,絕無半點私心。”嚴成錦正色道。
弘治皇帝氣不打一處來,你敢放下免死金牌再說嗎?
李東陽等人回頭看向嚴成錦。
若說這傢伙沒有一點私心,他們當然是……
不相信的。
分明是想把安定伯折騰死啊。
千里迢迢到宣府任命,連參將的面還沒混熟呢,就要調到延綏攻打韃靼。
嚴成錦有點心虛,微微底下頭,避開李東陽等人直勾勾的目光。
老爹那樣的軍事菜雞,打仗經驗自然不如保國公。
但有一句話說得好,站在風口上,豬也能飛上天。
製造一個風口,老爹飛不起來的話,這輩子也只能是個總兵了。
韃靼人侵入大明,雖說不利。
反過來看,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。
明中期以後,能當上國公的人,幾乎沒有。
全是受了祖上的恩蔭,世襲得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