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朝正要散去時,一個小太監忽然小跑進來。
“陛下,宣府巡撫都御史雍泰命親兵押回了兩人,是宣府的參將李稽和王傑,雍泰狀告此二人剋扣糧餉,請陛下定奪。”
李東陽猛然一驚。
嚴成錦微微抬頭,看向李東陽,這裡頭藏著一個驚天大秘密。
與李東陽有關!
這個案子不是交由刑部,就是交由都察院處理,只有特殊情況,才交給錦衣衛。
若能將此案破開,升右僉都御史就有幾分把握。
“大人,接活。”一個慎重卻不刺耳的聲音響起。
戴珊反應過來,站出來一步:“陛下,不如將這個案子交由都察院審理?”
“陛下,此案應當由刑部審理。”刑部尚書閔珪站出來。
年關了,各部門都在搶活,嚴成錦斷然不會讓刑部搶去:“陛下,臣有一句不知當講不當講。”
只聞其聲,不見其人,這道聲音極有特色,輕重緩急拿捏得當,讓人生不起氣來。
一聽就知道是都察院那個謹慎的傢伙。
“你說!”弘治皇帝帶著怒意,並非是衝著嚴成錦,而是衝李稽剋扣軍糧一事。
“各府州的御史,皆歸於都察院,既然是由雍泰發現,應當由都察院衙門來審理才合情合理。”
弘治皇帝頷首點頭,道:“就交由都察院衙門吧。”
散朝後,回到都察院衙門。
戴姍召集各御史開會。
“剋扣軍糧一事重大,陛下心中焦急,定要儘快審理出來,你們誰助老夫審理。”
嚴成錦道:“不如就由我和方學來協助大人?”
“大人,嚴成錦年少,寫彈劾疏奏尚可,查案子恐怕不如我與張津。”說話的御史命叫文森。
嚴成錦看過他二人的資料,文森和張津皆為成化朝的進士,而他和方學是弘治朝的進士。
資歷自不如他們兩人,提出異議也正常。
“大人,有我與方學在,三日之內,有四成把握破案。”
文森和張津搖頭輕嘆,才四成把握。
戴姍知道嚴成錦的規矩,暗自加了兩成,六成!不低了。
“嗯,你二人隨我入衙審問吧!”
嚴成錦卻道:“大人稍等,下官要先做準備。”
半個時辰之後,戴姍氣急敗壞:“成錦啊,只是審兩個犯人罷了,不必如此慎重,都快要下值了。”
“此事牽連太多,還是慎重一些好。”嚴成錦寫了一大堆資料,紙條遞出:“敬之兄,勞煩將這些資料搬出來。”
天亮等到天黑。
戴姍氣得拂袖而去,只能明天再開堂了。
方學站在一旁,疑惑:“老高兄,審問這兩個犯人,你將他們的原籍要來做什麼?”
“還是瞭解清楚一點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