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威遠城。
王守仁命人把宋氏天文望遠鏡,架到城牆上,還有火炮和巨石,巨石防止火炮後震。
一門火炮逾千斤重,將五十門搬上城牆,絕不輕鬆。
“行軍疲憊,還是先修整一下吧。”張懋道。
王守仁堅持:“不可,火炮運輸已拖延一些時日,想必韃靼人下一波攻勢,很快就要來了。”
趕來威遠的這段時間,守軍一直與韃靼人周旋,知道威遠城守備越來越弱,韃靼人必定乘勢追擊。
王守仁親自將宋氏望遠鏡搬上城牆,老高兄給的東西簡直是神器,十里之外也能看得清楚。
夜裡,王守仁抱著被子,就睡在城牆上。
次日一早。
張懋和王守仁猛然一驚,似乎有馬蹄聲從遠處傳來,是韃靼人的鐵騎?
王守仁湊到宋氏望遠鏡上。
鐵蹄踏在大地上的聲音,煙塵揚起,浩浩湯湯,哪裡止有兩萬人,至少有五萬之數!
正奔襲而來!
張懋大喝一聲,城牆上的神機營都打起了精神。
“大人,戰還是不戰?”副將問。
王守仁道:“攻打威遠哪裡用這麼多騎兵,韃靼人真正想要攻打的,是大同!若是威遠閉關守城,韃靼人就會越過威遠,直接攻向大同,以大同的兵力,必敗無疑!”
韃靼人越來越近了,眼看還有六七里地。
“將軍可敢去誘敵!”王守仁看向張懋。
“咱們加起來才五百人,對方五萬人,這敵,如何誘?”
王守仁卻陷入了沉思。
起初他還不明白,為何嚴成錦不派騎兵與韃靼人正面抗衡,而是給他火炮,如今看了一眼他終於明白了,派騎兵打不贏。
與韃靼人有一戰之力的,只有王越帶出來的寧夏邊軍,但從寧夏掉來威遠,或會致河套失守。
王守仁想不明白的是,老高兄怎麼會提前知道火篩的兵力?
“下官有一計,大人儘管去迎敵,縱然大人身死,下官也能保住威遠城。”
張懋老臉微微一抽,似乎也沒有辦法了,“你說說看。”
王守仁和張懋商議好了計劃,張懋帶著一支百人騎兵,出城誘敵,將韃靼人的大軍引過來,進入火炮的射程,韃靼人還不知他們裝備了五十門火炮。
嚴成錦隱晦的提點過王守仁,火炮和宋氏天文望遠鏡如何用。
用天文望遠鏡來輔助火炮瞄準,在一百年後的崇禎中期有過。
當時流寇進犯安慶,張國維就是用天文望遠鏡當做觀測,指揮戰鬥,看五十里之外近如咫尺,兵力雖少,卻打得流寇死傷慘重。
張懋卻質疑:“這門火炮能打出這麼遠的距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