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軍不便,此時,王越終於翻開嚴成錦送的書。
書中折著一頁,章名為斷大義。
王越讀過這章,這章乃是寫包公當監察御史時,查破的一樁官員矇蔽案,隱瞞了實情,釀成大禍。
在諸多朝代,官員矇蔽上官的事情常常有發生。
王越自己也寫書,一眼便看出來,嚴恪松定然是從哪本典籍看到,然後編成故事寫進去,也沒在意。
卻看到,還有一封信,是嚴成錦所寫。
“大人,建州女真既是來求堪合,有求於我大明,應當派使者交涉,又怎會大軍壓境威脅?此中有許多說不清之處,恐怕是邊城守將故意矇蔽實情,如同斷大義中一樣。”
王越正色起來,他爵位丟了,和邊城大臣矇蔽敵情有極大的關係。
看了一遍斷大義,這小子說的不刃之法,就是讓他出城找建州女真交涉。
嚴成錦深知這次動亂的前因後果,這次兵臨城下的女真首領是猛革忒木兒,他本意只是想要朝廷懲罰尚古。
尚古是另一個女真部落首領之子,他把持了女真向朝廷通貢一事,只許自己部落向大明通貢,不許別的女真首領向大明通貢,想獲得大明獨寵,大明邊臣與他關係極好,才有矇蔽之意。
恢復堪合交易鐵具,只是猛革忒木兒的其次目的。
史料畢竟是後人所寫,嚴成錦也不敢斷定。
王越當即把書和紙條都燒了,找到遼東巡撫陳瑤:“外頭壓境的海西首領是誰?”
“猛革忒木兒”陳瑤道。
王越繼續追問:“可曾派使者前來?”
“沒有。”陳瑤有些躲閃。
“真的沒有?”
陳瑤一口咬定:“沒有。”
王越目光閃爍,遂來到遼陽城的城牆上。
張懋催促:“行途勞頓,若你身體不適,可由本將獨自出兵。”
“慢著!”王越道:“這次由老夫先帶人前去,老夫覺得其中有些蹊蹺。”
張懋有點懵了。
王越是什麼人,前朝誰沒收買過,還怕搞不定一個英國公。
王越循循善誘:“國公是本次征戰的主帥,若不折損兵力平亂,最大的功勞就是國公,何不讓老夫一試,若老夫死在城外頭,國公再出兵也不遲。”
有道理是有道理,但怎麼聽都覺得是做白日夢啊。
遼東巡撫陳瑤急了:“王大人難不成想以一敵萬,橫掃千軍?”
王越不理他,命屬下取來青鋼劍,背上自己取名的愛弓,萬石弓。
“給老夫三日時間,若三日不還,定是死在了外頭,還請公爺平定後事。”
王越此舉實在太大膽,令張懋瞠目結舌,也不是優柔寡斷的人,見他堅持,當即命人開啟城門。
他本來對王越這種文官升調武將,有些輕視,但此刻也變得佩服起來。
只見王越帶著自己的五個親兵,飛奔出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