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正臣不再理睬張誠,反倒讓他很欣慰,因為這感覺和他以前在家時的氛圍一模一樣。
既然早就知道唐媛會改嫁,也知道那時她懷了孩子,對符合預期的結果並不意外,孩子跟了唐媛改嫁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了,他毫不擔心孩子會受苦。
高棟一直默不作聲,在屋前院子裡坐下才問張誠:“你們齊國人都這樣大大咧咧的?”
“是真實,是信任。”
“太不正規了吧,要是在梁國,紅毯鋪路歌舞相迎,起碼前出十里迎接才顯得熱誠和真切。”
“形式代替情感交流那一套不適合齊國人。”
“北番,沒教化。”
張誠並不生氣:“那是你習慣了那種習俗,我們也有習俗,為什麼和你熟知的習俗不同就要被你厭惡?你這叫霸道。”
張正臣推開籬笆門走進小院接過話頭說:“人活著活的是灑脫,追求自由的愉悅,規則之內再被人強加規則約束、刻板保持規範、灌輸偏執信念、教化道德信仰,人一定會活成傀儡。”
“可同樣是精彩的人生不是嗎?”
“當然,每一種活法都能活出各自的精彩,可是精彩的色調需要五彩紛呈,如果色調雷同何談自己的精彩?不過是彼此映襯下一種對稱的和諧之美,那是所有人共同的精彩,不獨屬於個人。”
“若人人為己,豈不是一盤散沙?”
“水入杯中水呈杯型,這裡是村,村民的活法不同於城鎮,若在軍營,村民當以軍規為模範,他不再是村民而是軍人,若入殿堂,又變框架,行止氣度不能與氛圍格格不入,這才是百變人生。”
高棟服了:“上善若水,老頭子,高明。”
“活久了自然想的開想的明白,格局決定高度,閱歷影響決策,每個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偏好與執念,不能強求不能妥協,合者趨同可為夥伴,你能跟他來到北極,難道不是因為你和他是一類人嗎?”
“你能看透人心,我怎麼就做不到。”
“因為你吃的苦頭還少,人的苦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鬥爭,鬥爭少了、人會變得淳樸,苦頭吃多了容易失去勇氣,坎坷固然重要,港灣同樣不可或缺,一張一弛才能有機會痛定思痛,勞逸結合才能靜下心來品味人生。”
“所以您孫子歸來你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帶來了什麼,而是他這個人回來了。”
張正臣呵呵淺笑:“你這傢伙鬼精鬼精的一點就透,將來一定有大成就。”
“能保命就不錯啦,還奢望什麼大成就。”
“不敢想就不會嘗試突破,你想過自己會修魔嗎?”
“是被你孫子逼的!”
“所以他改不了齊國人的本質,看到他帶著你回來我就什麼都不擔心了。”
高棟糊塗了,這老頭的思維自己怎麼跟不上呢?
“喂,老頭子,我們大老遠的趕來可是早就餓了。”
“自己餓了自己想辦法填飽肚子,與我何干。”
“嘿——,都這麼不把自己當外人嗎?”
“既來之則安之。”
“難道不應該是客隨主便?”
張正臣搖搖頭出門而去,一句話透過籬笆牆傳進高棟耳中:“天人合一當以天地為樊籠,一間破屋就能圈主你的靈魂你還修煉個屁。”
張誠看著自家精緻的三層小樓幡然醒悟:“我以心為牢,不需畫地已經困住了人生。”
“狗屁的人生,我餓了,咱們做飯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