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顯正在感概霸主不愧是霸主,一亂就那麼徹底,聽到旁邊的人交談,側耳傾聽得知原本在開打的韓氏和智氏已經聯合起來幹魏氏,張大嘴巴有點失去思考能力。
會玩,不愧是霸主國,真的太會玩了!
上一刻還是生死仇敵,下一刻聯合起來調轉矛頭,一開始是在演戲,還是魏氏太招人恨?
呂武發誓,裡面並沒有自己的手筆。
過程是中行吳介入,他跟韓起和智盈講了什麼只有少數人知道,直接導致的結果是韓氏和智氏掉頭去幹魏氏。
“如此說來,操戈相攻僅是魏氏與韓氏、智氏?”虞顯琢磨了一下下,霸主國看著挺亂,好像遠沒有傳聞中那麼亂。
至少真正開戰的家族也就魏氏對上韓氏、智氏,以及公族一幫腦子抽了的封主,其餘家族停留在打嘴炮階段。
虞顯非常不明白地想道:“陰子為何坐視?”
這個大概是也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,滿心思猜測呂武到底想搞什麼。
他們這支來自宋國的使節團途經“虎牢”繼續向北,路過“溫”的時候看到了對峙狀態的範氏私軍和趙氏私軍。
僅是從數量來看,範氏的私軍數量約是趙氏私軍的三倍,一看就能看出兩個家族在實力方面的差距。
他們進入屬於魏氏的封地,看見的是一副風風火火的備戰姿態,路途中不止一次有魏氏的私軍快速行軍越過。
等待接近“新田”百里,首先看到的是來自陰氏的騎兵巡查隊,道路上可算沒有了來來往往的各傢俬軍。
“無人敢於挑陰子虎鬚。”楊梁是副使,用著無比感概的語氣那麼猜測。
他們這種歪果仁都習慣了晉國一無外患就內部相攻的局面,晉國內部的各家族就更麻木了。
對於晉國的貴族來說,只要不是卿位家族對卿位家族實際動手,其它都只是算小場面。
而韓氏和智氏聯合起來打魏氏,只要荀氏或陰氏沒有下場,事態方面也算能沒有徹底失控。
現在晉國的貴族就等著範氏會不會對趙氏動手,又或者趙氏會不會對範氏認慫,一旦範氏和趙氏也動手的話,代表的是真正的大亂將會爆發。
那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格局!
人們猜測陰氏的注意力被範氏和趙氏的要打沒打吸引住了,暫時不是介入韓氏、智氏對戰魏氏的時機。
他們的猜想中,範氏實際對趙氏動手,將會導致陰氏、荀氏、趙氏、韓氏和智氏,可能還要加上一個苦成氏,以及晉國超過六成的中小貴族,一塊形成一個陣營;範氏則會跟魏氏、羊舌氏等公族,再加上三成左右的晉國中小貴族,成為另一個陣營。
宋國使節團來到“新田”的郊外,有人提醒後方來了大股隊伍,一看旗號竟然是魏氏,眼尖的人又發現更遠的地方陸陸續續出現新的隊伍,從旗號分辨是荀氏、解氏、韓氏、智氏……等等家族的隊伍。
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?宋國使節團的隊伍當然要停下靠邊,讓那些晉國家族的隊伍先過去呀。
解武本來不想停下,看到停在路邊的宋國隊伍中有陰氏的旌旗,停住戰車大聲問道:“爾等來自宋國,為何持元戎旗號?”
能說陰氏現在的旗號在所有列國都很有威懾力嗎?當然不能那麼說。
虞顯肯定要出面,說清楚自己來自哪裡,隊伍裡面為什麼會有陰氏的旗號。
“噢?!原來是陰氏家宰當面。”解武當然聽過虞顯的名號。
事實上,晉國的很多家族在研究陰氏,他們一般會從呂武處在微末開始研究,裡面會有屬於虞顯的戲份。
如果呂武不是“卿”的話,人們不會用“家宰”這個稱呼,一般也就稱呼為“家老”而已。
這不,呂武早就今夕非比往日,虞顯也跟著沾光了不是。
“你以何身份請見元戎?”解武問道。
虞顯想了想,說道:“故陰氏家宰?”
現在陰氏家宰的身份遠比宋國正使管用,只是虞顯才不會這時候去見呂武。
畢竟,做人要有逼數,什麼時候該去找大人物,又是什麼時候別去給大人物添堵,要分得清。
晉國現在的問題好像挺嚴重,虞顯不管是作為宋國使者,還是曾經陰氏的家宰,幫不上呂武什麼忙,不要這個時候去強加戲份了吧?
“恰好元戎需使宋國一用,你且隨我來。”解武說完不給虞顯拒絕的機會,命令馭手駕駛戰車跟上遠去的隊伍。
這倒是讓虞顯愣在原地,沒搞懂宋國現在能幫上晉國什麼忙,又或者說能在什麼私事上幫到呂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