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為不滿的是魏琦。
晉國曆經大亂,河西之地的大部分土地落到了魏氏的口袋裡。
現在的情況是,魏氏跟秦國有很長的邊界線,打秦國卻想繞過魏氏,算怎麼個回事。
對了!
晉國是哪個家族負責跟秦國邦交來著?
以前是趙氏。
關鍵趙氏經過覆滅又復立,不但實力方面十不存一,對外的邦交也都斷了。
呂武對打秦國的興趣太大了!
只不過,他不能表態。
下軍和新軍剛剛在齊國那邊肥了一波。
攻打秦國?
雖說沒正式開打,誰也無法預料能不能如期去打,打了之後能不能取得收穫。
又有獲取收穫的渠道,是一件不爭的事實。
韓厥一再用眼神示意國君。
國君一開始沒反應過來,深思了一下才明白韓厥為什麼打眼色。
陰氏和魏氏肥了一波。
士魴已經從範氏別出,成為彘氏。
從廣義上來講,呂武、士魴和魏琦、解朔都屬於新晉的卿位家族,養肥幾波有影響,卻不會那麼大,只是需要適可而止。
一樣作為“卿”的智罃、韓厥、中行偃和士匄,去年一再白忙活。
以他們的家底,白忙活幾次,其實打擊不會怎麼大。
關鍵不能只盯著卿位家族啊!
哪一個卿位家族沒一些附庸?
國君需要考慮的是全域性,看顧中小貴族是一種責任。
隸屬下軍和新軍的各個中小家族已經有很大的收穫,不能忘了隸屬中軍和上軍的那些中小貴族吧?
國君說道:“智卿,寡人以為下軍、新軍方歸,明歲中軍、上軍出征伐秦為妥。”
智罃為什麼選擇下軍?
他一方面看重呂武真的能打,再來就是覺得呂武能帶來好運氣。
只是吧?
他好像忘記元戎的責任和義務,只光想著老智家能不能獲得大筆收穫。
作為元戎,應該將全域性考慮進去。
其中包括平衡國中的貴族,保證絕大多數貴族能夠納賦,完成年份的納賦所需,提供他們一個上進的渠道,打贏也能發一筆。
“寡人以為秦戎蠻也。”國君的用詞方面很貶低秦國,頓了頓問道:“可否選一地築城,以絕其東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