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開始對自己信仰的各種“靈”唸唸有詞,用這樣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震驚。
能聽懂他們唸叨的什麼,一般是對祖先發出靈魂質問,要不就是對石頭、山、樹,也能是某種動物,嘴巴不念點什麼,心無法安穩。
說到底,他們哪裡見過城池和城鎮、鄉村連成一片的景色,感到震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
這個就跟落後國家的人去到滿是高樓大廈的城市,一下子感到震撼是一樣的。
那些人又哪能知道,生活在鋼鐵叢林裡面的不易。
呂武為什麼要將這麼一批部落首領和代表弄來自己的封地?
不弄不行的呀!
陰氏已經在開拓北部,又要對西部伸手。
一再碰上游牧部落,需要整合一波的。
這些遊牧部落大多跟陰氏的武裝幹過架,只不過他們是被摁在地上錘的角色。
陰氏錘了他們一頓,再拿出好東西換所需要的物品,一般是馬、牛、羊和皮革、皮草。
為什麼要將皮革和皮草進行分類?
只因為遊牧民族的皮革一般是羊皮、牛皮,皮草則是另外一些動物的皮毛,比如狐狸皮草。
一樣是動物身上剝下來,獲取方式和價值卻是不一樣的。
打一頓再建立貿易關係,能夠讓這些遊牧民族老實一些。
陰氏拿出去的貨物,以鐵製品居多,像是烹飪用具之類;再來就是布匹以及植物類的糧食。
遊牧部落當然也吃植物類的糧食,真不是放羊的就頓頓吃羊肉。
遊牧部落哪怕是達官貴人也極少吃肉。
實際上,頓頓吃肉,誰受得了啊!
普通的遊牧人大多是頓頓吃乳酪食品,能挖野菜之類來增加菜譜。
首領之類的遊牧人,他們則是吃植物類食物以及肉食,少量吃一些乳酪製品。
呂武將這些部落首領和代表喊過來,一來是讓他們知道陰氏到底有多麼強大,再則就是加強合作關係了。
一些早早就勾搭上陰氏的部落,又或是乾脆被陰氏收為附庸的部落,他們很自覺地湊到一堆。
聊些什麼呢?
講的是今年打了多少部落,抓到多少奴隸賣給陰氏,販售給陰氏多少馬、牛、羊、皮革、皮草,部落的生活得到了什麼改善之類。
剩下的那些部落首領或是代表,震驚中回過神來,情不自禁地湊上去。
比較尷尬的是,諸夏這邊都不一定能聽懂各國的語言,沒有成熟語言體系的遊牧部落,一個部落有一種語言,不會晉語就只能連比帶劃的雞同鴨講了。
對了,目前諸夏這邊,中原列國想混得開必須會晉語;南方則是要會楚語才能互相走動。
這也體現出很真實的情況。
晉國制霸中原,自家的文化以及語言,自然而然會被各國學習。
楚國制霸南方,一樣會將影響力輻射到周邊。
陰氏是晉國這邊的家族,對外聯絡肯定是用晉語,搞得北方和西方各遊牧部落的首領都要努力學習,要不某天被揍也是白捱揍,甚至要因為語言不通的關係被滅掉,舉族到陰氏這邊當奴隸。
類似的情況真的挺正常,導致陰氏的異族奴隸特別多。
一群遊牧部落的首領或代表被提醒著去坐到屬於自己的位置,有樣學樣地跟著學晉人屈膝跪坐。
他們的姿勢肯定不標準,坐起來也難受。
呂武掃視了他們一圈,默不吭聲地站起來,離開了現場。
這種情況沒人覺得意外。
一幫沒開化的Low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