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旦“彭”城被攻克,等於宋國的大門對楚軍敞開。
既然楚軍已經逼近到“彭”城邊上?
宋國的泗水以及睢水的疆域肯定是全面丟了。
要是對宋國的疆域有概念,會發現宋國已經沒有險要地形和堅城作為依靠,幾近於到了滅國的邊緣。
國君掃視眾“卿”,迫切地問:“諸卿何以教我?”
這也是在罵人了。
之前,國君有意支援宋國,只是遭到了反對。
智罃反對的理由很合理。
晉國自己的內亂都沒有平息,拿什麼去救宋國啊?
只能期望宋國能打一些,撐到晉國平息內亂啦。
“此一時彼一時也。”智罃直接懟了國君一句,說道:“宋國必不能亡!”
小宋,頂住!
沒了你,俺在南方就只剩下不靠譜的盟友吳國了。
韓厥沉悶地說:“救求得人,必先勤之。成霸、安疆(指抑止楚國,自宋始焉。”
得了。
國君和元戎、中軍佐先後表態,宋國必須救。
“下軍將?”國君看向呂武,說道:“或緩攻秦?”
哥,救宋國要緊。
打秦國啥的,有機會的呀。
呂武一臉的若有所思,問道:“彭城‘尉’為魚氏?”
不打秦國也不是不行。
關鍵是,宋國能將“彭”城守住嗎?
國君有些納悶,反問:“為何問及魚氏?”
呂武說道:“臣居宋以南一歲,深知魚石、魚府此二人,蛀書之蟲,縛雞之犬也。”
一下子,包括國君在內,聽到呂武那麼講的人,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臉色大變。
他們肯定相信呂武不會信口開河。
中行偃也為呂武的意見進行背書。
智罃霍地站起來,對國君行禮道:“中軍、上軍當即南下,君上與餘‘卿’隨後而來!”
下軍和新軍一直在準備針對秦國的入侵。
中軍和上軍則是在準備南下。
陰氏、範氏(士魴)和魏氏、解氏的部隊是向西邊開進準備的,轉調南下需要一些時間。
智氏、韓氏和中行氏、範氏(士匄),早早就調集自家的部隊向南邊封地進行了集結。
所以,國君知道智罃的決定正確,卻不免遲疑,問道:“若楚君……”
韓厥不再當泥塑,大聲說道:“當斷則斷!”
近些年來,晉國總是集結四個軍團一起行動的。
國君是怕只出動兩個軍團碰上楚軍的主力會被打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