絕對是呂武表現得太出色,提醒小心受到忌憚,提防遭到迫害的話。
不但要小心國內。
最為應該小心的是來自楚國的報復。
現在可是春秋中葉,屬於一個刺客橫行的年代。
春秋中葉其實還好,到了春秋末期的年代,玩刺殺簡直不要玩得太溜。
呂武在思考自己不要配合申公巫臣的演出? 努力捧哏每一個小細節呢?
劇情走向卻是發生了一點意外。
申公巫臣沒能等到其餘來客離去? 自己卻是先受到了國君的召喚。
晉國高層需要了解楚國,光是向苗賁皇討教還覺得不夠? 緊急召喚同樣出身楚國的申公巫臣進行詢問。
依照晉國高層這邊的推測? 楚軍現在只剩下兩個選擇。
第一個當然是撤軍。
畢竟,楚共王熊審中箭受傷? 天下第二和天下第二先後戰死,士兵的損失超過六萬。
鄭君姬睔昨天逃跑? 好像直接逃回了新鄭?
反正? 鄭君姬睔的旗號沒有再一次出現在“鄢陵”這個戰場上。
楚共王熊審的傷勢到底怎麼樣?
是重傷瀕臨死亡,卻是人清醒著。
還是傷勢不會嚴重到危及性命,人卻是昏迷當中。
楚共王熊審是不是醒著,關乎到晉國高層推測楚軍的第二個判斷基礎。
一旦楚共王熊審是清醒的狀態?
晉國高層根據楚共王熊審以往的行事作為來進行判斷? 認為楚軍非但不會撤兵? 還會不惜代價跟晉軍拼了。
為了能搞清楚楚共王熊審的狀態,欒書請國君姬壽曼派人前往楚軍營地請見。
理由都給找好了。
俺們雖然是敵對,卻是沒有斷絕往來。
現在,楚共王熊審中箭,同樣是一國之君派人來慰問? 挺合情合理的吧?
結果是晉國的使者別說是沒見著楚共王熊審,連一名楚國的高層都沒見到? 先是被楚軍士兵一陣謾罵,再被箭矢嚇了幾次? 甚至被追出來趕跑了。
楚國那麼幹,反倒是讓晉國高層有些琢磨不透楚共王熊審的狀態。
苗賁皇和申公巫臣被召喚回去。
他們一致認為楚共王熊審是不是保持清醒最為關鍵。
現在的問題是無法窺探楚共王熊審的狀態。
晉國高層一陣討論下來? 傾向於楚軍不會退兵? 選擇了最穩妥和保守的策略? 防著楚軍幹出不計代價的血拼舉動。
貴族開始約束士兵,明確告知士兵不要高興得太早,做好面對楚軍拼死反撲的心理準備。
士兵一聽很是深以為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