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頭腦清醒的人,他們彷彿已經看到郤至的滅亡就在眼前。
而因為韓氏有了好名聲,誰都樂意與之親近。
現在還沒有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”這句話。
畢竟,孟子還沒出生呢。
意思方面,該懂的還是能品味出來的。
“興!”呂武看向梁興,吩咐道:“往魏氏見我大大,告知今日之事。”
梁興再確認了一遍,是去找魏琦,告訴魏琦關於郤氏想要購買鐵甲的事情,才應:“諾!”
他很清楚自己該怎麼做,只是單純地告訴魏氏,不會多講一些不該講的話。
比如,要求魏氏不要追究,或是讓魏氏去堵住郤氏的口。
呂武等梁興離開有一會卻又後悔了。
那樣做自己倒是不用為難,卻將難題踢給了魏氏。
要是魏氏小氣一些,老呂家和魏氏就生了間隙。
不過,做都已經做了,呂武很快將後悔的情緒拋開,產生什麼後續都願意承受。
要相信郤氏不會是第一個找老呂家求購鐵甲的家族,有了他們開頭,後面會有家族陸陸續續找上門來的。
老呂家可以為了報恩,沒有主動去開拓販售兵甲器械的市場,被動去擁有市場為前提,不做擁抱等於斷絕自家更多發展的可能性。
另外,要是郤氏去找魏氏,不管魏氏是什麼態度,呂武都算是還了魏氏的恩情。
以後老呂家與魏氏會是什麼關係,繼續友好,還是成為路人,乃至於反目成仇,選擇權交到了魏氏手上。
作為奇妙的是,呂武是站在了有理有據的一方。
新田城內。
郤至剛剛接見郤周不久,談的話題就是老呂家的鐵甲。
郤周將自己的觀察和想法如實說出來。
聽完後的郤至一陣沉吟,問道:“具裝果真精良?”
郤周恭謹地答道:“如實!”
“退下罷。”郤至正坐著,手指無意識地在前面的案几上敲動,想道:“陰氏崛起之速,詭也!”
不怪他這麼想。
一個家族想要發展起來,除非像趙武那樣,本來就有一些祖宗給打了底子,又留下了一些底蘊,要不從零發展必然需要很長久的累積過程。
這個“累積”指的是知識,也就是可用技術等等,也是土地、人口、財帛等資源。
郤至就想到了趙氏,回憶趙氏在冶鐵工藝方面有什麼建樹,再思索呂武現在的成就跟趙氏有沒有關係。
想到趙氏,他又不免需要思考韓氏和魏氏在呂武的崛起過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。
眾所周知的是,呂武跟韓氏、魏氏和趙氏是姻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