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名全部都是穿著黑色大衣的殺手,一高一矮,一胖一瘦,十三天王除了葉天辰沒回來之外,其餘的十二人都是全力大戰,竟然無法在短時間內,將這四名殺手幹掉,這是十三天王組建以來,遇到的首次挑戰。
其實,就這四名殺手的身手而言,的確是很強,但也沒有到不可戰勝的地步,起碼無血,王傑,包天龍三個人出全力的話,應該足以將其拿下,可他們三個人手中的武器太厲害了,一個是奇異的匕首,胖子男人手持一把黑色的大錘,而瘦子男人手持是一張銀色的盾牌,這三把兵器,一把比一把厲害,所爆發出來的殺伐之力,真的是讓人難以抗拒。
在那名高大男子,右手之中的奇異匕首爆發出一股強勁氣息,突然變成一把劍的時候,林段這個身為古武門派絕學的傳人,又有七星刀這樣的神兵之一,對一些傳說中很厲害的兵器,當然有所瞭解,在奇異匕首變成劍的時候,他就驚撥出聲了!
“嗎的,這群到底是什麼人,泰阿劍剛剛被我們收下,就有魚腸劍出現了!”胡龍有些驚歎的說道。
“大家小心一點,魚腸劍也是上古十劍之一,威力不會比泰阿劍小,而那胖子和瘦子男人手中的黑色大錘,還有銀色盾牌,都也不是簡單之物!”林段緊緊的握了握七星刀,嚴肅的說道。
魚腸劍,上古十劍之一,排名第八,被譽為勇絕之劍,有勇絕而知,可以想象,這把劍有多厲害。
根據史料記載,魚腸劍,也稱魚藏劍,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,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;若耶溪之銅,經雨灑雷擊,得天地精華,製成了五口劍,分別是湛盧、純鈞、勝邪、魚腸和巨闕。
魚腸劍既成,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,薛燭的相劍本領猶如通靈一般,他感受到了魚腸劍中所蘊藏的資訊,因此回答道:魚腸劍“逆理不順,不可服也,臣以殺君,子以殺父。”原來這把劍生就是逆理悖序的,是用來弒君殺父的,真是太可怕了。後來越國進獻寶物給吳國,這柄劍因此由越而入吳。
關於魚腸劍之名的來歷,有兩種說法:一種說法是認為因為劍身上的花紋猶如魚腸,這種魚腸倒不是指生魚的內臟,而是要將一隻魚烤熟,剝去兩脅,然後再看魚腸,則有點像古劍劍身上的紋路,曲折婉轉,凹凸不平,因此而得名。據說清朝吳大皙藏有戰國魚腸劍的墨拓本,滿刃花紋畢露,就宛如魚腸一般。其實不光是魚腸,劍紋還可以像龜文、像高山、像流波、像芙蓉……
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魚腸劍之得名,就是由於它小巧得能夠藏身於魚腹之中,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的劍身細長柔韌,能夠沿魚口插入,在魚的胃腸中曲折彎轉,而抽出時則恢復原形,鋼韌無比,熠熠生光;另一種可能是魚腸劍為諸多名劍中十分小巧的一枚,如短刃,如匕首。
歷史上有名的魚腸專諸故事,黑鐵一般的大鷹向大殿疾飛的時候,專諸也正端著親手烹製的梅花鳳鱭炙走上殿來。
天空裡陽光獵獵,大鷹疾飛如故。大殿間甲士陳列,專諸穩步向前。
雲朵被飛鷹的氣勢驚呆紛紛遊走起來。王僚被專諸手裡的菜香所吸引,提了提鼻子,向前欠了欠身,他只看到菜沒有看到專諸。
那道菜叫梅花鳳鱭炙,梅花是嚴冬的寒梅,鳳鱭是太湖裡只在酷暑出現的鳳尾鱭魚,炙,是用嚴冬寒梅的枝杆來烤炙盛夏太湖裡的鳳尾鱭魚。
飛鷹已經看到大殿的輪廓,天色突然暗了下來。專諸已經來到王僚的面前,把菜放在案上,殿內燈火依舊。烏雲在天空翻滾,大鷹已經收翅。王僚吞著口水,看著面前的美味。
專諸穩穩地正在用手掰魚。伴隨著一聲響雷,飛鷹 向大殿凌空擊下。
王僚突然感到一股凜冽的殺氣從魚腹中激射而出,他被驚呆了。
魚腸劍已經出鞘(魚腹),它穩穩地依偎在專諸的手中,疾速向前,兩把訓練有素的鐵戈從面前交叉攔住,魚腸劍從縫隙中穿了出去,依然疾進。
面前有三層狻猊鎧甲。第一層穿透,第二層穿透,穿透第三層時,魚腸劍發現自己已變成了斷劍。
劍斷,然而殺氣未斷。魚腸劍 依舊向前。
飛鷹將大殿擊碎的時候,魚腸劍也挺進了王僚的心臟。
飛鷹在受傷下墜的時候 滿足地打了一聲呼哨。
斷成一半的魚腸劍在王僚漸漸減弱的心跳中哼起了無聲的歌曲。
被刀鋒劍雨撲倒的專諸,用最後一絲力氣,向著臉下的土地,綻出了一個寂寞的微笑。
……夫專諸之刺王僚,彗星襲月……